藝術治療
何崇謙博士
2022年8月1 日
藝術治療
人心需要「他者」(otherness)以讓自己的心靈打開! 英國美學家R.G.Collingwood很肯定的說:「社會所以需要藝術家,是因為沒有一個社會,能完全了解自己的內心;既是不能了解自己,就會在欺騙自已。因此,對這一點無知,就意味著死亡。」
柏拉圖認為藝術只逢迎人的無理性部份,鼓勵人性中低劣的領域:藝術於真理沒有多大價值。柏拉圖看不到藝術的心理的功能。藝術治療又名為藝術心理治療(Art Psychotherapy),透過表達性藝術形式(如視覺藝術〔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演劇、手工藝、詩詞等)來成就心理健康,使人能適應現實生活,健康快樂的成長。
藝術作品所呈現的,是作者的心理現象(心跡也)。而心理現象可大分為:
心理歷程:感覺、情緒、知覺、學習、記憶、思維;
心理特徵:才能、興趣、氣質、性格
1. 藝術與發現(撒下12;耶穌的比喻)。聽覺或視覺的發現。例如:莫札特(Mozart)第四十號G大調交響曲的開頭部份——我們的感受是快樂或是悲傷?作曲家作曲時的心情如何?——Charles Rosen認為:「這曲子是莫札特痛苦與恐懼的極致表現。」
2. 相似與認識的愉悅——能在我的製作中再現我們喜愛的現實,有一種成功的作為——征服現實的心態,模仿和認識。
3. 審美與身、心、理的關係。一個半音階的旋律與不穩定性;青綠色的活潑生機感,都在人心靈上產生共嗚。例如:舒伯特(Schubert)的藝術歌曲Gute Nacht,第一段是小調,第二段在旋律及和聲上都轉為大調,小調為陰鬱、沮喪;大調為光芒四射
4. 藝術作為治療,有四大功效:a. 轉移作用、b. 觀照、凝神與自我的超越;c. 昇華與淨化;d. 觀者的自由聯想和解析
5. 創造過程的演化就是一種治療:藝術創作是一自發與自控行為,經由創作過程,使當事人的情緒得以緩和。藝術境界能探求現實世界與人生命的關係,有助宣洩與表達, 並能幫助領悟(頓悟)人生黑暗面。因為藝術涉及當事人應用其知能和感官。藝術可促進感覺統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