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潔淨聖殿

約翰福音二章13-22節


引言:

耶穌受洗之後便正式開始傳道,在1章29-34節,神讓祂顯明在眾人面前,在1章35-51節,人開始跟從祂、信祂。在約翰福音中,「信」這個字以「信」或「不信」的出現有100次之多。第一次在1章12節,清楚說明「信」耶穌的名可以使人成為神的兒女,在耶穌開始傳道後,第一次出現「信」這個字是在1章50節,提及拿但業的「信」,隨後在2章11節因著水變酒的神蹟,第二次提及門徒的「信」。 整本約翰福音的中心記載在20章31節:「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30節中提及「神蹟」,在約翰福音中選錄了7個神蹟,神蹟這字也可譯成「記號」。這些「記號」是為了把人引到耶穌面前,認識祂是神的兒子,並因信祂可以得生命。這也回應了約翰福音1章1-14節「生命」的主題,也正如10章10節中所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 上一篇提及「問題人生」,人的問題便是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又或不能解決知道的問題。耶穌來是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1章14、17節),真理告訴人何謂對錯,恩典使人可以行對避錯。能行對避錯便要到主面前,聽主所命,不要以「應該神學」來面對問題,而是要以「恩典神學」作為依歸。 由門徒到婚宴,如今由婚宴到了聖殿,祂逐步面向群眾。耶穌有一個重大的使命,便是要解決人生命中的終極問題。信是關鍵,聽是要求,但在解決之前,先要正視;在建造之前,先要拆毀。耶穌在2章13-25節開始了祂的使命之旅,祂到了耶路撒冷……


一、聖殿(13-14節)

當耶穌在聖殿中看見有賣牛羊鴿子與兌換銀錢的人,祂做了兩件事,祂把他捫趕出聖殿,祂對他們宣告原因。 首先要先了解一下當時的背景,猶太人有七大節期,在節期守節時,猶太人會從不同的地方來到耶路撒冷。在守節時少不免會有獻祭,而獻祭又需要有祭牲,從遠處來的猶太人,路本便不易走,若還要帶同祭牲上路,那便更不方便。因此,在耶路撒冷有一些有生意頭腦的人便提供方便,賣祭牲給這些遠方而來守節的人。此外,不同省市又有不同幣值,要在耶路撒冷購買祭牲便要用耶路撒冷的幣值,如此,另一門生意又興起了,便是兌換銀錢。 事實上提供方便並無不妥,耶穌之怒,不是怒在提供方便之法,而是提供方便之處。這些提供方便的人是在聖殿內提供他們的方便,這是耶穌所不能接受的。因此,祂宣告說:「不要將我父的殿,當做買賣的地方」。祂清楚地指出兩件事,殿是父的,殿不是買賣的地方。 聖殿之起源源於所羅門王,但再追前一步,建殿乃大衛的意思,然後再追前一步,聖殿源於會幕,而會幕乃源於神。起初神吩咐摩西建造會幕乃是要表明神在祂的子民中,強調神與人的同在。會幕也是在曠野中帶領著以色列人,會幕不動,以色列人便不動;會幕一動,全民起行。會幕的意義深遠,代表著神的同在與神的主權。


二、潔淨(15-17節)

人有很多陋習,很容易習以為常,然後人又會由習以為常,進而以錯為對。耶穌進了聖殿,看見情況便馬上回應,先把買賣的人趕出聖殿,後又宣告趕出之原因。趕出之原因是他們把神的殿變成買賣的地方。方便遠方的人守節,提供祭牲與兌換銀錢都沒有錯,但卻不該在聖殿內進行。 耶穌潔淨聖殿後,門徒想起了一節經文,取自詩篇69篇9節:「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詩篇69篇9節是以「因為」開始,69篇8節說:「我的弟兄看我為外路人.我的同胞看我為外邦人」,然後便說:「因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意思是因為看重神的殿,看重的人會招致別人的排斥。 今天在教會中有沒有需要潔淨的事?信徒看見這些事是無動於衷,還是心裡焦急,如同火燒?當應有的事沒有出現在教會中,不該出現的卻比比皆是,身為教會的一分子若沒有焦急,也沒有火燒之感,這豈不是因為生命出了問題嗎?又有不少人對問題視而不見,袖手旁觀,皆因不願得罪人,不希望被人排斥,要潔淨便要先定心志,後有行動,並要勇於承受後果。 焦急不是衝動,火燒不是暴躁。焦急來自明白,當病人吃錯藥,不知的人不會焦急,知的人不能不焦急;火燒來自重視,別的孩子在表演,我們並不太在乎,自己的孩子在表演,那卻是全然不同的感受。明白對錯才會重視,今天的信徒有些是「世外高人」,對事不聞不問,也漠不關心,這不是清高,這是不負責任。看見神家中要潔淨,手便要動,口便要說,要有行動,要有教導。

三、拆毀(18節)

猶太人對耶穌所行大表不滿,在19節中對耶穌說:「你既作這些事、還顯甚麼神蹟給我們看呢?」耶穌做了甚麼事,便是「潔淨聖殿」,他們認為祂所作是不對的,是不該的。既作了不該作的事,猶太人便認為該有兩個後果,失去了神的同在也失去了人的尊敬。犯錯之後,神不會再用,人也不會再聽,無論如何,他們認為耶穌的拆毀也同時是毀了自己。 從舊約到新約有一個現象便是忠言逆耳,由先知到使徒,由昔日到今天,人都是「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提摩太後書4章4節)。約翰福音第一章早便說了「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1章5節)。今天看見問題的人不少,但能勇於面對、正面處理的人卻不多,正如主耶穌有行動有宣告,屬祂的人也要有行動有宣告,錯的要糾正,對的要教導。 今天社會中強調和諧,高舉包容,但一切的和諧與包容必須在真理的大前提下,基督徒絕不能為了和諧而贊成殊途同歸,世上宗教天下一家。基督徒也不能為了包容而是非不分,不分是非的包容不是包容而是縱容。 水變酒的神蹟提醒我們面對問題要到神面前聽神所言,面對不潔也要到神面前聽神所言,勇於處理、敢於發言、不怕排斥、不怕歧視。因此,保羅勸勉提摩太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作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提摩太後書4章5節)。

四、建立(19-20節)

猶太人不明白耶穌所行,也不明白耶穌所言。當祂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他們以為耶穌指的是肉眼所見人手所造的殿,而耶穌乃是以祂的身體為殿,三日是指死後三天而復活。 耶穌的復活帶給人新的生命,正如新約中的肉心取代舊約中的石心,讓人可以從心內遵守神的律法,有能力活出神的教導。拆毀是為了建立,人要悔改才能重生。潔淨聖殿、更新敬拜、重建關係只有一個方法便是通過耶穌的復活,藉著復活的大能,如此才可以按照神的心意建立神的教會。正如保羅為以弗所教會禱告,祈求他們可以「知道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他從死裏復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以弗所書1章19至20節)。復活的大能可以使信徒不會委曲求全,能勇於面對需要面對的事,復活的盼望也使信徒不怕排斥,將來的盼望可以帶來今天的力量。 信徒不是靠自己建立教會,而是靠自己裡面神所賜予之復活的生命,信徒要有力便是容讓復活的生命成長茁壯,以至可以發揮它的生命力。信徒又要多思想復活的應許,以至不怕付代價,不貪今世福。一群有復活生命的信徒,有復活盼望的信徒,不單自己的生命可以被建立,神還可以用他們的生命來建立教會。


結語:

道成了肉身來到人間,卻不被接受。但神仍然藉著耶穌把自己表明出來,又藉著神蹟把耶穌顯明出來,神又要求信徒要証明耶穌之實在,因此人有了光便要把人找出來領到耶穌的面前。 耶穌知道世人不會接受祂,但祂也知道世人需要接受祂,因此祂定意要來,也決意要死,為的是讓人可以去舊立新,脫下舊人,穿上新人。 聖殿是神榮耀之所在,信徒是神的殿便要彰顯神的榮耀。神的榮耀是無窮無盡的,人要不斷潔淨自己,視不潔為不潔,以言以行潔淨自己,作拆毀、作建立。教會是信徒,信徒是聖殿,潔淨、拆毀、建立是信徒一生要做的事。


在群體中要做,在個人生命中也要做,潔淨聖殿是信徒一生的使命,靠著內裡復活的生命,寄望將來復活的指望,不怕排斥,無懼代價,甘心地忠心地時刻潔淨群體的聖殿、個人的聖殿,為神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

作者保留版權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