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歸真

(引言:新媒體世界琳瑯滿目,我們在透過新媒體傳揚信望愛時,會否迷失在當中而失去根本呢?以〈歸真〉為題,與讀者共同思考返璞歸真善用新媒體的課題。)

字母禱文 某日黃昏,天色已暗,一個窮農夫剛從市場回來,猛然想起自己並沒有帶祈禱手冊。當時,他正推車經過一片密林。一想到今天就要過去了,而他卻還沒祈禱,心裏非常難過。 於是他就如此禱告:「主,我實在笨死了,早上出門沒有帶祈禱手冊,我記性又差,連一篇禱詞都不會背。現在只好這麼辦啦:我把所有的字母,慢慢地唸上五遍,反正所有的禱文祢都知道,祢可以把這些字母排列組合,串成一篇我記不得的禱詞。」 天主便告訴眾天使:「今天我聽到的所有祈禱中,這一則無疑是最好的,因為它發自一顆純樸而誠摯的心靈。」 摘自《聽蛙》

《聽蛙》中的這個小故事,簡單地道出了祈禱的真諦:一顆純樸而誠摯的心靈。新媒體給予我們把福音真理分享廣傳的平台,但我們在使用時,有否帶著同一份純樸而誠摯的心呢?


誠摯分享

近年與不少從事文字事奉的弟兄姊妹交流,常會碰到一個問題:「新媒體上充滿各樣琳瑯滿目的媒體資料,文字是否已過時了呢?是否應多製作些影音資料呢?」 誠摯的分享無論以何種形式,都能撼動心靈,不在於其華麗,在於其誠摯。只有從心出發,才能觸動心靈。有不少教會和機構都會透過新媒體如Facebook專頁發放聚會或活動訊息,當中大多會著重於提供時間、日期、地點等資料,除非讀者一早就有留意該課題,否則這些資料實在很難引起讀者的注意。但如果主辦者從心出發,把活動背後的理念和意義以誠摯的文字分享出來,就更能讓讀者了解該活動,從而引發參與的動力。當然,這實在需要好的編輯工夫,才可把意思傳達。媒體提供了工具,如何傳意才是關鍵。善用影音媒體的特質,能令好的內容得到更好的傳達,但卻要主次分明,避免本末倒置。


影片:Som Sabadell flashmob

快閃交響樂讓音樂回歸真義,沒有禮服,沒有華麗的音樂廳,只有音樂家以紮實的音樂造詣及分享音樂的熱忱與聽眾作近距離交流,讓聽眾感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傳意關鍵

紥實的內容可補媒體表達的不足,豐富的媒體卻不能彌補空洞無物的內容。去年羅乃萱在Facebook上開設專頁,分享短文章,並註明歡迎網上轉載。她用直接、簡單、真摯的文字作分享,沒有影片、沒有圖像,但每一篇都有數以千計的「讚好」(Like),數以百計的轉貼。這正說明內涵才是核心所在。就像上面的快閃交響樂般,音樂家們紮實的技巧和熱誠的態度能補場地器材的不足,但如果音樂家們沒有技巧、欠缺熱誠,場地再好、設備再優良,也無濟於事, 最近與道聲出版社的弟兄姊妹合作一個以《信徒箴言》內容為基礎的「預苦期四十天靈修操練」專案,透過網站及Facebook專頁分享選輯的經文。在設計方案時,團隊考慮到新媒體的特性,特別加入了一些靈修材料及相片,輔助弟兄姊妹使用。靈修材料方面,以簡短誠摯的分享配合當天經文的訊息;在選取相片時,尤其著重要襯托出文字內容,賦與讀者想像空間,輔助讀者思考,讓相片成為讀者與經文間的橋樑。 既要運用相片引發思考、用靈修材料輔助反思,但卻又要謹守以經文為核心的原則,以免喧賓奪主,失去焦點。如何拿揑這中間的平衡和分寸,成為團隊面對的最大挑戰。團隊在這個過程中的學習,就是謹守返璞歸真、以經文為本的原則,因而令一切的抉擇變得容易。

「你當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後書 2:15)


延伸閱讀:

1. 《信徒箴言》網站 2. 《信徒箴言》Facebook專頁

互動平台

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netfish.hk 漁翁撒網.基督教新媒體運動:http://netfish.cc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