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實驗

(引言:新媒體帶來的各種可能性令我們可以用低廉的成本作多元化的實驗,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為資訊傳播尋找新的契機。今期〈實驗〉,筆者以台灣出版界前輩傅瑞德先生的出版實驗作為例子與讀者們共同思考。) 「重要的是,我想自己再實驗一次從文章到電子書的過程,包括收集材料、編輯、改寫、格式轉換、檔案製作、發行、收集回應等等。」~傅瑞德《一個人的出版史》 台灣出版界前輩傅瑞德兩年前把其十多年來的數位出版評論結集成書,內容包括數位出版、編輯、出版實驗、以及閱讀趨勢觀察等文章。他以這本書作為實驗素材,用「共享創意」授權放出內容,以各種不同格式(包括ePub、PDF),透過各種平台(包括Google 圖書、iBookstore、Readmoo、scribd)讓讀者免費下載。結果這個實驗得到不錯的效果,引伸出他第二個實驗,就是把這本原生電子書從數碼格式再回到實體出版,實體版收費而數碼版繼續免費。實體書雖然沒有進傳統銷售渠道,可是銷售已超過傅先生的預期,再加上數碼版的下載,總體讀者超過五千。 這個實驗不光是傅先生一次從文章到電子書再到實體書的實驗,最有趣的地方是它透過這種混合模式(即數碼出版加實體出版)讓這些原來沒有計劃成書的內容傳播到世界不同的角落,發揮影響力。傅先生在網誌中就透露因為這個實驗,他常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碰到讀過這本書的人。筆者就是傅先生出版實驗的直接受惠者之一。 筆者是出版行業的門外漢,雖然對出版流程略知一二,可是坊間很難找到一些深入討論數碼出版的參考材料,不是流於理論空談,就是光談技術版權。因此,自四年前推動「基督教新媒體運動」以來,常常抱著戰戰競競、如履薄冰的心情。當年一發現《一個人的出版史》,實在是驚為天人,一讀之下,發現傅先生無論從策略層面或是實務層面都有廣泛深入的討論,精闢獨到的見解,實令筆者茅塞頓開,其理論實踐並重的討論、對數碼出版的參與熱誠更是給我莫大的鼓勵和啟迪。因此,筆者把這本書奉為參與數碼出版必讀的作品,常常推薦給出版機構的弟兄姊妹。書中這句節錄,更是數碼出版入門必讀的第一課:「數位出版不只是格式轉換,有更多關於心態、版權、設計、讀者、語文差異、週邊技術等因素必須思考;更有通路、行銷、收費機制、版權管理之類的事情得操心。」 筆者發現弟兄姊妹常會以為運用新媒體和數碼出版是非常困難且要花費龐大資源,結果連實驗的機會也輕輕放過。有一次一位台灣來的朋友就跟我說在台灣,遠流、城邦等大書商花了十年時間、過億台幣都攪不好數碼出版,小小一個福音機構又怎能負擔如此龐大資源去攪數碼出版呢?筆者給予的回應非常簡單:「因為他們當年做錯方向,放錯重點。」怎樣錯呢?就是錯在過於著重技術因素,卻忽略良好使用者體驗、簡便收費機制、行銷模式差異等關鍵因素,沒能作出通盤考慮,結果策略定位的錯誤造成實驗的失敗。讀者不妨看看,傅先生經營的「潑墨書房」規模不大,卻能做出高質優秀的數碼出版作品,而且善用各種新媒體平台,充分體現出新媒體如何令中小型機構也能靈活實驗新想法,進而成為可以推出市場的產品。 沒有理論的實踐容易妄動、沒有實踐的理論流於空談。建基於理論的實踐就是實驗,科學精神就是在不斷實驗的歷程中完善理論。只要我們肯放下固有思維,思考清楚如何配合機構異象為受眾創造價值,透過實驗核實想法、完善理論、調整心態、培訓同工,新媒體和數碼出版就能為我們帶來無限廣闊的創新空間。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而是竭力追求,或許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要我得著的。‬ 」(腓立比書3:12)


延伸閱讀

1.Creative Commons@YouTube 2.《一個人的出版史》(傅瑞德) 3.〈書來了〉(傅瑞德) 4.〈第二本書?我也想啊。〉(傅瑞德) 5.〈我的新書「一個人的出版史」到貨〉(傅瑞德) 6.潑墨書房-數碼出版作品 7.《老貓學出版》DRM-Free投下的震撼彈 8.漁翁撒網@真証傳播:〈共享〉

互動平台

Facebook專頁:http://facebook.com/netfish.hk 基督教新媒體運動:http://netfish.cc 相片來源:auris / dollarphotoclub

漁翁撒網@真証傳播的文字部分由俞真(Calvin)製作,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歡迎讀者轉載及分享。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