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基督教界選委選舉
基督教界選委選舉已塵埃落定,結果是親建制派陣營,分別是「陳世強」聯盟與「華聯會」名單,前者(陳世強、劉金勝、張洪秀美三人連任成功,另司徒永富、陳一華、唐榮敏三位新人當選),而後者只有陸幸泉與許朝英兩位新人當選)。筆者原期望最後一屆「小圈子」選舉也能如同特首選舉一樣,能加增與提升堂會民主素質,但從現實來看,期望是落空了! 筆者獲邀為督導委員會成員,角色是監察選舉能按照有關指引能公平公開地進行;筆者由始至終反對有堂會候選人的堂會可成為票站,但有關人等考慮要禁止這些票站會影響投票率及加增公開票站的難度。筆者查詢友好教牧,為何其堂會不作票站,反應皆是時間太倉卒,難以配合。在有限時間之內,協進會要辦好選舉確實是困難重重,順得哥情失嫂意;此趟選舉只可視為權力遊戲的位置之爭。 從投票率分析,當選的並不意外,反映是有關陣營的動員力量,如敬拜會、神召會、浸信會等,而聖公會限於會眾人數,動員之後,鍾嘉樂(上屆選委)得票3,028,區玉君2,755,鄭守定2,619,管浩鳴2,452。有龐大財力支持與刊登多分教內報章廣告的「華聯會」只有兩人當選,而這兩位間接因新增席位而入選,反映是多了浸信會眾及當選者之知名度與認受性。司徒永富作為票王,反映其廣泛認受性,能得到各宗派與陣營之支持。「路小教會」8位候選人旨在玩弄遊戲,衝擊整個選舉過程;而「基督徒真普選聯盟」8位限於人力物力,共得票8,860也是難能可貴。 這趟教內選舉,可反映的教會生態是大多作旁觀者,包括反對是次選舉人士;筆者認同他們的訴求,也明白不少教會人士拒玩「政治遊戲」;問題要思考是當大部分選擇不投票,有部分是明確政治動機的,就會憑借友好關係,動員力量,取得席位,代表我們。當今教會政治生態就是如此,因為大多數棄權,少數當選的自會按其背後支持陣營意向作其意屬之特首候選人投票。筆者對於部分候選人拒絕出席諮詢論壇,認為是有失身分之舉;正如筆者曾撰文表示,教會領袖參選是自願,進入廚房不能怕熱怕火;明知有人可能玩火,領袖要從容面對,不能逃避。 這次遊戲正好是一面鏡子,反映教會現有領導層誰敢不親建制,這是當下的政治現實。因此,鮮明支持雙普選與平反六四的林海盛與其他同路人落敗,如今人多勢眾的不會再喊平反六四(有時,所謂教會領袖的道德勇氣也視乎政治氣候),筆者也反對簡單化地把六四作為試驗真理的唯一準則。 本港基督教成為「左派」的機會大過「右派」;所謂「政商教」結合的只是極少數,卻有頗大影響力。筆者預見極大多數教牧與信徒變得沉默,而活躍在我們當中的已成功被統戰,那些幻想在教會中能產生昔日支持辛亥革命的友好人士註定會失望!政教分離,會成為現實多於神學討論!
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www.hkcrm.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