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
引言
人生中難免有順逆,遇安危,人能逆流而上,人能化危為安,不單是一個考驗,也是一種挑戰。人往往在危難中會把人的本質表露無遺,是強是弱,甚至是善是惡。有句話「患難見真情」,事實上也可以是「患難見真性」。人的情有多深,性有多好,在面對危急時,都會一清二楚。 人面對危機之能力,只可以靠危機前所有的,無論是耐力、經驗、知識或關係。人只能用自己所有的來面對危機,解決困難。「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人能否解決當前的危機,便在於人過往有沒有建立處理危機所需之能力,儲備面對困難所需之條件。 雅各離家前,可以說是得心應手,長子名分與長子祝福,一一都成為他囊中之物,但這是敗不是勝。他因所得的卻有所失,以致要離家遠去,到了巴旦亞蘭。在巴旦亞蘭,他雖有妻有子,但卻在岳父手下多次受欺受騙。然而神與他同在,使他不單能作事無不順利,最後更從岳父手上得回他應得的分。到了三十一章,時候到了,神要他回歸父家。他是因逃避哥哥而離家,如今此地又不能久留,可以說前後皆沒有可走的路。但他遵從神的吩咐,踏上回家之路。 雖然他在拉結偷神像一事上有驚無險,又使拉班與他立約,可以順利上路。但事實上,他真的是前途茫茫,回父家是神的吩咐,但這又如同送羊入虎口,要面對的是使他逃離父家的哥哥。如今,他也不再是單身一人,二妻二妾,十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還有許多的羊群,僕婢,駱駝與驢。他由失至得,但所得的又有可能會失。在啓程之前,心中難免叱吒不安,走出了第一步,下一步也不知如何走下去。
(一)人的本份,人的信靠(1-12節)
這一段經文可以分為三段,1-2節提及神的使者遇見雅各,雅各為該地起名叫瑪哈念。3-8節是雅各安排人先到哥哥以掃處,探探情況。後來得知以掃帶著400人出來,心中自知不妙,又懼怕又愁煩。他把他的人一分為二,為了逃避以掃而作出凖備。 準備一切後,在9-12節中雅各向神重述神對祂應許。雅各要面對他一直在逃避的哥哥,終於時候到了。他明白情況之危急,但在危急中他沒有忘記神之應許。在他作了最壞的打算後,他向神禱告。從他的禱告中,他先認定是神要他回去(9節),他再追認神過去的恩(10節),他求神救他脫離他哥哥以掃的手(11節),最後,他重申神對他的應許(12節)。 雅各先遇見神的使者,再聽見危機之來臨,最後向神發出呼求。在危機前後皆有神,但二者有所不同。前者是神主動,神的使者遇見雅各,這不是偶然,這是神的安排,也是雅各的需要。雅各遇見神的使者後,他說是神的軍兵,繼而為這地方起名為瑪哈念,意思是二軍的意思。這「軍」字也可以譯作「隊」,與7與8節中的「隊」是同一字,意思是兩群人或兩營人。 神在雅各起行之際,兩次向他顯現,讓他知道,他不是一人一隊回去,神的軍,神的一隊也與他同去,是二軍,是二隊。在二十八章,雅各離家時,神向他顯現,之後,在二十九章一節提及「雅各布起行」。如今在雅各起行前,神再次向他顯現。 神與人同在神與人同行,這正是雅各如今所需的,他為地方改名之後便打發人去探探情況。帶回來的消息並不意外,他的反應也是意料中事。雅各遇見神的使者 ,他知道他有神的同在與同行,他仍然把與他一起的人分為二隊,以免所有的人會被以掃所殺。 雅各安排好一切後,他向神發出呼求。他稱神為他祖亞伯拉罕和他父以撒的神,神一直與他的家同在,三代如是,神的信實一直沒有變。他也重申他是按神的吩咐回去,他也認定神過去對他的恩典,他求神向他施恩,救他脫險。他的禱告是基於神應許要使他的後裔多得不可勝數,他是基於神的應許向神求恩典。 神的使者讓雅各知道神的同在同行,神的應許是雅各向神求恩的依據。求恩之前,雅各亦作出所需之安排,他一方面盡人的本份,另一方面也信靠他的神。人在危機中,在有所需時,有兩種不該有的極端,一是完全交托不盡本份,另一是只盡本份不求恩典。 盡力不是不信靠,信靠不該不盡力。學生要考試,不可以把考試交托給神,自己不努力準備。這不是交托,這是試探,這是懶惰。牧者要講道,不可以因自己的神學訓練,講道經驗,而沒有等候、倚靠、禱告神。這不是忠心,這是驕傲。 保羅在《歌羅西書》一章29節中說,「我也為此勞苦,照著他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他一方面照神的大能,另一方面,他盡心竭力。保羅是靠神盡力,靠神盡力是人面對危機困難所該有的態度與行動。雅各為一家之安危,設法作出最好的安排。之後,又按神的應許向神呼求。靠神盡力沒有矛盾,反是人所該有該行的。 想想在目前之困境中,有否緊緊依靠神,按祂的心意,不過份,不違命,盡自己所能,按自己所知,作該作的事,只有如此的人,才可以向神求所需的恩典。 危急時往往易生亂,但人在危急中要安定在神的手中,也要遲持定自己手所要作的事。把事做好,把神靠穩,之後如何,人可安心,神會負責。
(二)人的禮物,人的自卑(13-21節)
雅各安排好要安排的事,祈求了應許他的神後,當夜便在瑪哈念住宿。隨後他作出了下一步之安排,他在他所有的拿出了550只羊、駱駝、牛與驢作為給以掃的禮物,每樣一群。他要僕人分批前行,又吩咐他們遇見以掃時,問起這些禮物時要說,「是你僕人雅各的,是送給我主以掃的禮物,他自己也在我們後邊」。 雅各心中有數,他雖離家二十年,當他知道以掃帶著四百人出來,他知道哥哥以掃對他的恨仍在。他把人分為兩隊,因為他相信以掃會殺害他和他的家人。他已作出最壞的打算,也作了所需之準備。他並沒有坐以待斃,他仍然盡最後之努力,盼望可以平息以掃心中之怨恨。 雅各用的是以禮以卑,13節中提及雅各在他所有的物中拿禮物,要送給他哥哥以掃,他以禮先行。他明白二十年之怨氣,並非一時三刻可解。他把禮物分類,按14-15節之記載,很可能分為山羊、綿羊、駱駝、牛和驢五群,意思是他安排五份禮物先後送到以掃手中。他也故意要他的僕人分批前去,群與群之間要有空間,意思是不要五群一起到,要一群一群分批到。 雅各很聰明,物要盡其用,要達到最好的果效,便要用這方法。當以掃收到第一份禮物,心中怒氣仍在,過了一點時間,另一份禮物又到,一份繼一份。這如同用沙或用水滅火,一桶沙或水倒下去,火仍在燒,一桶又一桶後,火就算不熄滅,也會大大減弱。 外攻之後再來內攻,他吩咐僕人若以掃問及禮物,他們都要異口同聲說,「是你僕人雅各的,是送給我主以掃的禮物」。這句話中重要的是雅各自稱為僕人,稱以掃為主人。雅各明白哥哥以掃怨他恨他奪他長子名分與祝福,要在他之上。如今再遇,雅各布以僕人自稱,以主人稱以掃,表示對他的敬重。雖然這不能改變已成之事實,但希望可以平息以掃之怒氣。「禮多人不怪」,「退一步,海闊天空」不無道理,禮是尊重,早是敬重。人說「先禮而後兵」,但事實上也可以先禮而「免」兵。 自己一直都會有意無意得罪人,發現後有些可以很容易解決,一句道歉,一個短訊便可息事寧人。但有些較嚴重的,特別一些事隔多年的,真的不是三言兩語便可以打發的。我會先預備好自己的心態,致電或以電郵邀約對方見面。可以到對方的地方或在餐館中,但每次我都會準備一份禮物,更是要有點心意的。例如一次要向一位牧者致歉,解決數年前的一件事。適逢是中秋節,我買了月餅,同時也買了綠茶,見面時,我拿出月餅,說明是應節的,之後表示吃了月餅,喝杯綠茶,可助消化。記得當時對方臉上,由本來沒有表情到有一點驚奇,繼而露出一點笑容,事後的談話相當理想,最後也得到對方的原諒。 「卑」並非弱者所為,反為智者所取。低聲下氣,不是沒有志氣,而是容易消氣,更重要的是,如雅各一般,既知自己理虧,何來理直氣壯,只該低聲下氣。人要與人和好,有負於人便當卑,要以和為貴便要以卑為先。在以上的例子中,我送禮之後,便表明來意是要向對方致歉,說罷便開始致「歉」詞。這些歉詞都一定要事先想好,否則會臨時變節,又或語無倫次。這是真誠的表現,而事實上,對方是可以聽出來的。 在歉詞中要直接,要清楚,不要語帶雙關,也避免用「如果」,「可能」這一類的字。更重要的是,在任何衝突中,雙方都難免有過,自己也會有理之所在。如雅各可以指責以掃是他心甘情願把長子名分賣給他,又可以責備以掃為何賣了長子名分,仍然要父親給他長子的祝福。人不需要指出別人的錯,人只要為自己的過致歉,否則 便會前功盡廢。 雅各以禮以卑準備迎見自己的哥哥,盼望可以一解二十年之怨恨。他盡一己之本份,信靠神的應許,他也以禮先行,以卑自居,這是智者所為,能者所取。
(三)神的祝福,人的堅持(22-32節)
雅各準備一切之後,夜間起來,讓兩個妻子,兩個使女與十一個兒子先過河。要夜間過河,也是以防萬一,以掃的人夜間會休息,雅各的家人可以在沒有威脅下安全過河。家人過河之後,雅各獨自一人留在河的另一邊,他再次回復孤身一人。在河的另一邊,是他過去二十年來所得的一切。如今面對關鍵的時刻,他一人獨處,有不少的回憶,也有不少的反思。 就在這時,有人來與他摔跤。有認為這是天使,也有認為是神以人的樣式與雅各摔跤。雅各起初不知是神或神的天使,在28節中,那人明說雅各是與神較力。雅各給那地方起名為毘努伊勒,意思是神之面。 神與人摔跤,這是難以想象的事,神竟然勝不過他,更是難以接受。但28節中明說雅各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雅各真的勝過神嗎?在25節中,那人摸了一下雅各的大腿窩,雅各的大腿便瘸了。摸了一下便瘸了,這表示那人是絕對可以勝過雅各的。 雅各是因要神祝福而離家,如今他仍是要神的祝福,但情況與環境都不同了。之前是奪哥哥以掃的,如今是直接向神要的。以前是抓著哥哥的腿跟出生,雅各便是「抓」的意思,如今他是抓著神不放。神要人抓的,不是人是神。神在這事中替雅各改名為以色列,以色列有「神較力」,「神得勝」,或「神爭戰」甚至「神勝過」的意思,也有一些譯者把這名字譯為「與神一起有能力得勝」。 無論如何翻譯,重點是在於神。整個事跡,顯出雅各抓著神不放,一定要神祝福。以前他與母親千方百計要得長子的祝福,而事實上在雅各出生前,神早已預告大的要服侍小的(二十五章23節),只是人不抓住神的應許,卻抓住人的弱點(以掃的疲累,與以撒的眼目昏花),最後便招致離家二十年,回家有危機。 如今在過河之際,雅各與神摔跤,經文記載是人,但在26節中雅各要求對方為他祝福,明顯他知道這人並非常人,應是神派來的。他這次堅持不放,但這次的堅持對了。在28節中的「得了勝」,不是說神不能勝過雅各,而是雅各勝了,又或通過了。這如同一個考試,雅各合格了。在25節中指出那人勝不過他,根據26節可以說是那人不能使雅各放棄的意思。 對神的祝福不放棄,這是雅各的表現,這是雅各的堅持。求祝福沒有錯,但不要不擇手段。生活要好工作要順,甚至教會要成長,這都是好的,也沒有錯。但要抓緊的是神,祝福要由神而來,否則是禍不是福,雅各便是最好的例子。《箴言》十章22節中說,「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要富不要貧,要成不要敗,但方法要對。人堅持要神的祝福是好的,人更要堅持要的是神給的祝福。人要反思,逆神而得的,損人而有的,要堅決不要。順神而有的,利人而得的,要堅持擁有。
結語
雅各面對人生中重要的一刻,這不單決定他個人的將來,也關乎他全家的安危。這可以說是他人生中一次嚴峻的考驗。在危機中,他盡了他的本分,靠著神的應許,以禮以卑來見他的哥哥以掃。他不再以人的方法,人的計謀,他不再抓著人的腳跟,他抓的是神的應許。他要的不是人為的祝福,而是神賜的祝福。 人生中在危機中會露出真本性,雅各經過二十年後,他改變了。神也為他改了名字,從「抓住」到「得勝」,他通過了神的考驗,可以回家了,正式兌現神先前的應許,他的後裔將多如海邊的沙,以色列國也以他的名字為名。 我們人生中都會有危機,這些危機都是考驗,是成是敗在於我們對神的認識,對自己的認識。是順或逆,是智是愚,每一次的危機都是顯露的時候,認識的機會。敗不是敗,能在敗中回轉便是勝。雅各回來了,我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