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大事化小,小事化大
在我認識的人中有兩種人我是很佩服的,一種是正面的,一種是反面的。佩服的意思是他們做的事我要學,很想知道他們為何可以如此,又或他們做的事我不想學,也不明白他們為何可以如此。要學的是正面的,不想學的是反面的。 有一種人,當有問題出現,又或有衝突發生,他們總是可以沉著冷靜地把事情平息或解決,以致減少甚至避免更嚴重的後果。另一種人卻是剛剛相反,一有衝突,他們總是可以全面出擊,想盡辦法要把問題擴大,把矛盾升級。有一種不流血不甘心,不是你死我亡,便要同歸於盡的精神。 當我遇到第一種人,我會慚愧但又很喜歡與他們一起,希望可以或多或少學習這種可以大事化小的技巧。另一種人則會避而遠之,一是由於不懂得應付這一種人,二是怕会被對方拖累,無緣無故會由局外人變成局內人,惹事上身。 明白人世間很多事是有是非黑白,也有真假對錯,人是要秉公行義,要公平公正。但無論一件事如何,都會有兩個可能,便是可以更壞或更好。大事化小的人不會為了息事寧人而以錯為對,而是可以讓事情不惡化,可以按正確的方向帶來更好的結果。 曾有一次一位朋友與人發生爭執,我也聽不明白誰對誰錯,我只是讓他宣洩他心中的情緒。他宣洩之後,我問了他一些問題,嘗試幫他從另一角度去想一想,之後便约他過兩天後再談。兩天后,再見他的時候他已冷靜多了,甚至主動問我有何建議。如此再過了幾天,事情雖然未完全解決,最少沒有惡化,雙方都可以冷靜下来,尋求一個較合理的解決方案。
人在衝動的時候往往很容易會出錯,廣東話中“火遮眼”的意思便是人情緒高漲或激動時,往往會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繼而作出錯誤的判斷。大事化小的人是可以自己或幫助别人冷靜,而不是火上加油,煽風點火,因為如此只會小事化大。 又記得自己曾有一次為一件自己認為不公的事而憤憤不平,與一位朋友分享時,自己真是有說不盡的委屈,說完之後,對方只是溫柔地說了一句,“或許對方有難言之隱!”自己頓時如夢初醒,自己只以為自己有理,卻沒想到別人也會有因。 事隔多年,我雖然仍未知原因,但也不再是我的問題,因為明白到世界上很多事不一定都可以如我們所想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有我自己的苦衷,別人也可以有,我可以不想説,為何別人一定要說。 人會大事化小或小事化大,主要在於人的心態。在過去的日子中,發現當人情緒高漲的時候,往往看事情會比較狹窄,以致看不見全面,顧不及別人,只會以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只會從自己的利益去著想。 自己從那些可以大事化小的人身上學習到人在問題出現時要有“冷靜期”。在冷靜期中要找出路,找人說出心中的感受,讓情緒可以得到舒緩。此外,又要找第三者,聽聽別人的意見,因為旁觀者真的會比自己清。 人要傾訴也要聆聽,最重要的是要給自己與別人時間與空間。衝動不是敏捷是魯莽,冷靜不是懦弱是明智。人要不後悔便要有節制,常常提醒自己要大事化小,不要小事化大,不要目中無人,也不要咄咄逼人。 人要有忠實耐性的聆聽者處理自己的情緒,也要有成熟可靠的旁觀者糾正自己的思想,當人情緒和思想平穩和客觀時,往往便可以大事化小。 《聖經》在八福中特別提及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五章9節)。和睦可以指人與神,人與人甚至人與自己。在《羅馬書》十四章19節中保羅又提醒信徒務必要追求和睦的事。和平與平安在《聖經》中是同一個字,人不能和平共處,便難以平安度日。 明白人與人之間總會有不和,會有意見,是要有是非對錯,但人要冷靜客觀,以致不會小事化大,而是大事化小。人不單自己要如此,更要彼此互助,一起在世上作更好的聆聽者,更好的旁觀者,使人間少點衝突,多點和解,少點仇恨,多點友愛。
禱告
求神給我們有寬容的心,有自知之明,以致不會因衝動而犯錯,因無知而失誤。我們深深明白人老我中的自我中心,人性中的自以為是,求神在我們心中常作提醒,又用人在旁時刻提點,以免鑄成大錯,可以懸崖勒馬。 也求神幫助我們可以成為別人忠實的聆聽者,忠誠的旁觀者,使人有出路,可檢討,以致可以看得更清楚更全面,能大事化小而非小事化大。奉那給我們平安的主耶穌之名而求,阿門。
反思
犯錯,誰都會有,有些人會一錯再錯,有些人則會知錯能改。問題,無可避免,有些人會束手無策,有些人可以迎刃而解。人對犯錯的回應,人對問題的處理,在於人的認知,對事的判斷,二者決定人能否知問題之所在,也會決定結局之好壞。 人的人生經驗有限,可以借助前人或別人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要從智慧之源,從創造人的神得聰明。人要明事理,人更要有節制,以致可以不單明理,也能按理而行。今天人犯錯,豈不都是出於自私自縦,為泄一時之氣,為滿一己之慾,最後不單損人,也會害己。 人世間總會有問題,人不要任由小事化大,人要力求大事化小。智慧可使人明辨,節制可使人免過。人要人助更要神恩,以致可以知所需知,行所該行。在有限的人生中可以過得更好,在現今的生活中可以活得更美。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馬太福音》五章9節 「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 《羅馬書》十四章19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