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方舟神話」解構下的教會生態(中)

筆者於上文〈「方舟神話」解構下的教會生態(上)〉指出當今教會「盲從權威」的現象,甚為普遍。隨著堂會信徒教育水平提升,大多堂會的中產、曾受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不少,為何我們的「民智」表現得差於整體社會?這是值得我們探究,就是香港教會與其它地區有明顯分別,我們信眾人口教育程度頗高;然而我們在堂會內外的思考水平卻差於外界,有關事例不在此多舉。 就以「方舟神話」為例,有關團體的宣稱,與擺在公眾眼前的所謂「証據」,作為電影或主題公園「噱頭」尚可;但以此信誓旦旦作為傳福音的內容與手段,而大部分教會有識之士默不作聲,不作異議,甚至有教會領袖欣然接受,為此吹捧,這現象說明甚麼,值得我們討論與反思!


濫用福音

「方舟神話」是一良好教材,說明福音如何在消費文化感染的香港教會「被燒掉了」(consumed)。福音已在教會內成為產品或活動,任何音樂、旅遊、影視節目或主題公園,只要冠名「福音」,就能堂而皇之進入宗教市場,成功的被追捧,失敗的就要重新包裝,隨時捲土重來。 教會似乎對任何打正旗號為「福音」的,無任歡迎;更不作任何辨別,帶來是信徒不以為意地受騙。萊特(Chris Wright)於《上帝子民的宣教使命》指出:「福音成為一種可操控的商品,加以包裝,並走進市場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與渴求,並透過高效能的傳播媒體,達致銷售員從中獲取巨大財富。」(英文原著279頁,筆者部分重譯,中譯本[487頁]此段未能表達作者原意。) 「筆者還年青的日子,曾有《當代的福音-純真?混雜?》(Walter J. Chantry)引發的討論,筆者雖不十分同意這位改革宗牧者的觀點,但欣賞有教會領袖這般緊張福音的純全性。這本書的中譯本,1975年由福音閱覽室出版,譯者是陳喜謙牧師。三十年之後,還看現今的『福音事工主義』只重有人決志信主,不理福音要求甚麼!因我們不作深思,大量接受『廉價福音』卻不肯在行為上悔改的人士湧入教會,就造成牧養的困難。」〈佈道事工的再思[二]〉以上一段文字於2007年所寫,現今情況更為惡劣。 我們現時流行教會圈子有部分是「娼妓化福音」(萊特用prostituted gospel來形容,中譯本輕譯為『被濫用的福音』),「一種販賣祝福的『福音』,與宗教改革之前的教會販賣贖罪券的醜聞並無二致」中譯本,489頁)。當福音成為了滿足個人心靈需要的產品,信者毋須為罪否定自我,不能理解十字架應許原來是跟隨耶穌受苦,多於得著個人的成功;難怪我們教會信徒的質素不斷下降! 福音被濫用或污染,透過「方舟神話」已表露無遺;本港信徒人數確是增加了,但我們為此付上是失掉了福音的真理、獨特與能力。福音派教會要悔改與回轉,重新肯定十架救恩要人知罪悔改,背起十架,走苦難的窄路。 (筆者因事忙致文章不能一氣呵成,待要寫時,又似乎有不少要說,現要待下期完稿。)

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www.hkcrm.org.h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