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
人前人後
重拾記憶的碎片、釋放心中怨
李璧琦
6/4/21
「你記得我嗎?」「對不起」、「我唔記得」、「唔該」。簡單的四句對白,卻讓原來在銀幕演出如魚得水的李璧琦,驀然心內百般滋味差點盛載不來。
神讓演出變為經歷
投身電視初期的李璧琦,因舞台劇的背景,在鏡頭前的演出顯得有點誇張,當她意識到的時候,頓時間收斂起來,轉變成淡如清水的演出,最後是有人喜歡有人卻不認同。 參與電影的演出,讓她感覺舒服,因為能在角色中浸淫,不用跳進不同的劇組中,錯縱地演繹不同角色。 當接到「等一個擁抱」這部電影時,她向天父禱告,祈求能以真實內心的去演出,天父聽到了她的禱告,讓她有個意想不到的經歷,更將她一些深藏內心深處的記憶碎片,重新揭開。 電影中的爸爸是患上了腦退化症,可是在霎那間清醒時,對自己當年所作深感愧疚的人。演出大女兒的璧琦看似不計前塵,將他接回家照顧。最初在璧琦接到劇本時,嘗試在相識之中尋找有近似際遇的,最終也是找不到。她深深地向內心發問,自己又是否能對一個當年抛妻棄子的父親,可以全無怨懟地接他回來照顧? 在人世間未必可以找著這大愛,但在主耶穌身上,我們可以見到。祂擔負著人的罪,面對人的背棄、辱罵,仍願意釘死在十架上,為人獻上贖罪祭,不就是為讓人能與天地的主重建和諧的關係而作的犧牲嗎? 面對電影中陳友飾演的爸爸,她一度有過這樣的念頭︰若自己親身的爸爸也是這樣甚麼都忘記了,不過他人也很溫柔,雖然對他不太認識,事實她對自己的爸爸原也是不太認識的,倒不如就將這個看作為自己的爸爸來看待吧。 大澳廿多天實景拍攝中,整個團隊密集一起,在環境的氛圍下,原較易產生角色的投入。璧琦雖然熟讀劇本,亦為演出作過了好多的資料搜集,她卻願意以一個新的感覺去演繹每一場戲。配搭演出的陳友雖然是資深演員,卻沒擺出老前輩姿態,反而每每以溫柔態度,諄諄教導她,在各處給她幫助良多的意見。曾遇有一場戲她在揣摩角色時,已陷入激盪的情緒中,她向陳友表示自己按耐不住了,怕會跨下來。陳友建議她先來一次預演,他願與她一起做一次。結果是她在預演時崩潰了,妝也差點溶掉了。就是這預演,讓她可以釋放了崩潰的情緒,才能安然進入正式的拍攝場景。導演叫CUT了,機也停了,各人都停下來了,但此刻整個工作團隊鴉雀無聲,陳友輕輕地對她點了頭。她真的投放入好些真感情來演繹了,也感染了其他工作人員,這不就是她曾作的禱告嗎?
重整碎片,自我釋放
為了讓自己能有每一步都是新的演繹,原本計劃周詳的她,特意在拍攝時不設想帶給觀眾甚麼。現在電影拍攝完成了,她察覺到好多人在成長中,將不想面對的事情,逃避開去或將它們封存,就如她電影中的一首歌曲,「記憶的碎片」內一段的歌詞「逐段逐段記憶的碎片,交織了無窮盡,愛恨可有底線?逐漸逐漸遺下了難磨滅的死結,一天一點,還在腦內停住,舊記憶剪不斷理還亂,不理還更亂。」故此她期望這齣電影,可以給入場觀看者帶來一個衝擊,讓他們可以將一些深藏內心,封存已久刻意遺忘的記憶,再次揭示出來,因為有些記憶深藏得可能連自己也真的遺忘掉,揭示出來可以重新面對,給自己釋放的機會
力量、期盼從天得來
開始時提及看似簡單的四句對白,讓璧琦內心起了交戰。爸爸說的那句對不起是因當年的錯而講出?還是因為記不起她而講的?如果他真的甚麼也忘記了,是好還是有別的甚麼的意義?而對自己也認不出來的父親,對他所作的原諒還有意義嗎?到底在內心真的饒恕了這個爸爸嗎?還是只因不想後悔而去做?這樣複雜的心情,在這場戲中經歷已是如此的艱難,相信在真實生活中,人更是難以盛載的,唯有從天而來的力量才可以。 電影中姐姐一直盼望著一家人團聚,這是她最大的期盼,爸爸最後離開地上的家,返到天上的家中,能與媽媽相聚,將來他們在天亦可重圓一家相聚的夢想,這成了姊妹們的盼望,綑綁終得到釋放。只願電影讓那被不寬恕綑挷的人,能讓他們與家人,朋友開啟復和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