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前人後
系列
范晉豪──
MK的平安
范晉豪
21/12/15
《am730》2015年12月18日/《明報》12月22日 MK旺角的「氣場」在這城市是獨特的,各路人馬聚合,雜氣紛陳,善惡交錯,人們腳步匆忙。但在稍為邊緣地帶,屹立著一座120多年的老教堂:諸聖座堂,與這個社區同度滄桑,每天大門敞開,你累了,你難過了,都請進來!現任主任牧師范晉豪Samson,自少與教會同在,與社區同在,定意與教會為社區而活,為這城市而活……
傍晚六時,教堂的詩歌鐘聲悠悠盪漾於熙來攘往的旺角,讓人想起深山古寺的暮鼓晨鐘,能洗滌心靈。這一片鐘聲,已經百多年了,來自豉油街一座美麗的古蹟教堂諸聖座堂;那裏有接納,有暖意,有施贈;對鄰舍,對旅人,是安歇,也是安慰。
“在旺角這樣一個繁忙的地方,讓拼搏的人群慢下腳步,隨時進來”
出任諸聖座堂主任牧師五年多年的Samson,笑起來總還帶點孩子氣的真誠。問他,在旺角這樣一個地方,屹立百多年的教堂,除了每天的鐘聲,還可以為社區做些什麼?「教會不是只有四牆的建築物,而是恩典發射站,不單是服侍教友,希望教會成為Welcoming Church,歡迎任何人進來。」Samson非常肯定地說。 諸聖座堂這一扇門,一直是常開的,每天早上九時到晚上六時。「我們十分樂意成為急促都市中的心靈綠洲,在旺角這樣一個繁忙的地方,讓拼搏的人群慢下腳步,隨時進來,可以休息,可以禱告,有不少更是有心事找人傾訴的。平日還舉辦午間音樂會及二手物品交換平台,因此而接觸到不同的人。」 這座鬧市中的百年教會,見證過社區的發展與變遷,可以具有很深的時代象徵意義和使命。Samson提到去年的雨傘運動。「佔領的第一天,『佔中』竟然變成『佔旺』,當時接到不同的資訊,有傳警方可能出動塑膠子彈,我們擔心會有人受傷、出問題,基於人道立場而非政治取向,我們決定開放聖堂。這樣的情況,就好像歷世歷代的教會,都是避難的地方。」 「當天晚上,我們讓數十位集會人士進到聖堂內睡覺,不睡的,就陪他們聊天,了解情況;希望他們在這裡得到一份平安,或睡一個好覺。不過,到第二天社區內的麥花臣中心全日開放, 事態也漸漸明朗, 我們改為每天在Facebook寫禱文,夜間舉行泰澤祈禱會,為香港禱告,直至運動結束為止。」這經歷,對他個人和教會來說,都非常深刻。 對社區需要的回應,鏡頭回溯到2011年的花園街大火。「花園街近在咫尺,我們認識的許多街坊,或我們學校的學生都在附近。信仰不是離地的,禱告後還要有所行動。我們趕快看有沒有同學住在附近,看有什麼需要,我們提供支援,跟進一些家庭,其時正值寒冬,教友都帶備了物資探訪受災家庭。」 Samson對教會在社區的定位非常清晰:「我們走的路是church for the city(為城市服務的教會),而不是一個 club house(會所)。意思是,教會一定有為人服務的使命,並為社會努力。」Samson特別強調,社會需要一個空間,讓個人可以放下成見,聆聽不同聲音。「但教會不是政黨,不需要為所有事情公開表達對事情的支持或反對,我們期望的,是無論對社會議題支持或反對,到這裡來首先是被擁抱,感受到家一樣的被尊重、關懷及聆聽。耶穌與每一個人同在,不管在當時人看來是罪人。」
“真正的信仰只會令人謙虛,不會令人自高自大”
事實上,Samson自己是諸聖座堂的「老教友」,他是家族中的第三代信徒,在這裡洗禮、舉行婚禮、按立牧師,談起這個社區、教會的事情如數家珍, 振振有詞, 可原來,Samson自言小時候有點像《多啦A夢》裡的那個胖虎…… 「出生於基督教家庭,自幼很反叛,但有過深刻經歷。有一次跟朋友打架,差點把他打死,他媽媽說要報警,我家人求情,才得開脫。那一個星期,讓我人生有很大覺醒,了解到什麼是罪,而原來人是那麼脆弱,不過摔角的一招,不過是一下的怒氣,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這樣的結果,這讓我每晚洗澡時都流著淚向上帝禱告。」 很難想像,Samson中三時候就決定當牧師,從此別無二志:「自從少年時代思考未來,就立願當牧師了。從沒想過不做牧師可以做什麼!」Samson喜歡看書,喜歡知性的追求。大學是他信仰的啟蒙時期,有幸遇上當時崇基學院院長沈宣仁教授,兩人亦師徒亦朋友,可以徹夜談人生談信仰。從老師的身教,Samson體會「信仰只會令人謙虛,不會令人自高自大。尋真的路程,我們是知罪多些,知道我們的責任是服侍社會,而非站在道德高地。」 是的,真正的信仰是進到世界。也許在一些人眼中,Samson進到世界,甚至是與世界融合的,是他對流行文化如漫畫、電影的喜愛與投入。在他辦公室裡,可謂「三位一體」,一面是書,一面是Icons(聖像畫),一面是漫畫模型,不禁問:漫畫又與信仰何干?他從容回應道:「信仰是全人的,不應把屬靈性和屬世界的截然二分。帶著信仰的眼光去看漫畫、電影是不一樣的。耶穌在世傳道不是講條文,更多時候是說故事。漫畫是故事,電影也是故事,好的故事一定有真理種子,讓人共鳴。」他說漫畫中的圖像能幫助他了解社會,也讓他天馬行空的想像。 Samson算是年輕一代的牧師,並因著他的信念、興趣,設想是比較能與這一代特別是年輕人對話?「不同意說這年代很難接觸年輕人,其實無論在哪一個年代,我相信年輕人都希望有人聆聽他們,有長輩與他們同行,只要我們有開放的耳朵,開放的心。」Samson鼓勵青少年跨出教會,進入人群,「這段時間我們的青年去探訪露宿者,深水埗的元洲街公園、旺角火車站附近的天橋,他們帶著一點物資和聆聽的心……」。
“教會從來不為自己而活,是與城市一起經歷喜怒哀樂,為這城市而活”
聖誕節將臨,傳統上戰場上的交鋒也會暫停。Samson關心的是這城市如何從去年的撕裂走向復和。「上帝揀選了這時代的你和我。自去年9月起,無論你抱任何立場,甚至自命沒有立場,也會感受到全城的震撼,這城市從此不再一樣。我們可以看見糾結於理想與現實間,滲透著浪漫與殘忍的詭異風景。」 復和的道路是漫長而艱辛的,Samson認為關鍵是「從觀察及理解別人真實需要出發,嘗試進入別人的世界,將自己的想法與別人的關注融合,再用彼此共通的語言,道出有你有我的復和故事。」 聖誕節最大的禮物是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他來到這世界,承擔人間的憂患和創傷。Samson說:「教會從來不為自己而活,是 church with the city(與城市同在的教會),與城市一起經歷喜怒哀樂,為這城市而活,也對整個世界、社會帶來更大的祝福。」 當今年平安夜、除夕夜的教堂鐘聲響起,願我們不忘為MK這社區、這城市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