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
人前人後
綠林中的生命農夫
羅林漢
23/4/18
小時候,老師總會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典故,以此訓勉我們要尊師重道。那個時候,我們總覺得這是十分遙遠的事。但人愈長大,卻才會發現,原來我們的環境如何,人生也如何,良好的生命需要良好的培植土壤;但又不能揠苗助長:沒有好農夫的悉心栽培,一場狂風暴雨已經足可令其葉落根枯。生命是否長得好,還須看有沒有生命農夫照拂。 撰文:Sam|攝影及設計:王婉薇
騎著電單車到來的羅林漢牧師,沒有一般人心目中牧師的溫文爾雅形象,倒像一位裝修師傅。但他的生命著實經過神不斷的修剪,才有今天的不平凡。他進過黑社會,曾經是癮君子,家人都曾經對他放棄。「我哥哥說:『你戒毒?你進棺材那時才戒啦!』」 後來他成為福音戒毒機構的傳道同工,卻發現機構的盲點。 「我發現當時不少康復者,因為未有教會能夠承接他們的生命成長,結果他們再次吸毒。當時我問神:『是否就此做一個傳道,就是神對我的呼召?』」作為過來人,羅牧師曾經在成功戒毒後半年,沒有壓力下再次吸毒。「當時我自問為甚麼會『搞成咁』,心靈的回應是因為我未曾真正信耶穌。」自此他明白,戒毒不是靠自己,只有神才有能力。因此他希望把這種能力,介紹給同路人。 「所以我希望可以找個適合自己的位置,建立一個能跟進成功戒毒者的需要的機構,真正的福音戒毒要令人有新生命。香港不乏戒毒的機構,但真正做到戒毒後跟進的卻似乎沒有。」他感覺機構未能支援成功戒毒後離開院舍的更生人士,因此於2007年成立了「基督教以琳扶植培訓中心」(簡稱「以琳扶植」)。
戒毒後缺乏跟進 難建立新生命
羅牧師跟進的那些戒毒小組,認識一些成功戒毒者,在戒毒期滿快要離開院舍時,都會因為面對惡劣家人關係或吸毒朋輩的負面影響,令他們問羅牧師「可有地方給我居住?」。因此,羅牧師在元朗山腳租了一片土地,建屋讓他們暫住,至於農田的開荒斬草工作,以至農舍的工程等,就由住進「以琳扶植」的戒毒者分擔,藉此讓他們有工作,也有住處,逐步讓他們再次融入社會。 「以琳扶植」自成立至今,收了十多位有需要朋友,住宿期由5個月到1年都有。看似人數不多,但其實機構多年來都不停面對艱難困境。2016年地政總署要求他們清拆所有建築物,令整個農場沒有片瓦可供留宿者暫時棲身,也因此難以接收新的求助者。農場因此暫時轉為出產有機菜為主,可硬漢子羅牧師沒有半點悶哼,因為農場建立之初,其實已經見到滿滿神恩。 當初建立農場需要水電,租用田地的「以琳扶植」須得田主同意,始獲電力供應。但羅牧師幾經轉折仍找不到當初的田主,可是卻在一個偶然,遇上素不相識的村長,由村長代為同意就成功設電。水的供應本來也是問題,本來敷設水喉引入農場需付高昂費用,但有天水務處的工程師忽然自發致電羅牧師有甚麼需要幫忙,於是水源供應又這樣解決了;甚至因為鋪設水管,連進入農場的地段也重新平整了。這些在羅牧師眼中,全是神蹟,就像是神會為有心想重新開始的過來人,預備新生命成長的泥土一樣,只要按時栽種澆灌,神就會叫他生長。
生命成長有時 唯有神叫人成長
「種時令菜,夏天有瓜,冬天有菜,不合時令,收成會質素差並且多蛀蟲!」生命成長的其中一個秘訣,就是在對的時候做適合的事。從事耕種令到羅牧師明白生命成長有時,更需要空間讓神介入生命當中。「人生際遇起落,我們無能為力,但有神的生命,心境與現實都可不再一樣。」由吸毒者到成為牧師,神不只改變了他原來墮落的生命,更賜給他一個同行半生的好太太,支持他讀神學以至建立「以琳扶植」。 雖然今天面對農舍拆卸,以及有機蔬菜銷量的困難,但羅牧師沒有被此打倒,更希望把農場轉型為香草園,既為符合土地使用規條,更為連靜處空間都沒有的城市信徒,守住一片可安歇的田地;使之繼續作為戒毒者甚至其他弱勢羣體融入社會的工場——帶來一片讓神作工、叫生命成長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