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王緯彬──
設計.生命.空間

系列

人前人後

王緯彬──
設計.生命.空間

王緯彬

6/6/16


《明報》2016年6月7日/《am730》6月10日 現代社會的環境設計概念,除了美感,很重要的元素是空間。建築設計師王緯彬(Ben)認為,以具時代感的設計和平實的物料,創造一個能與生命的主接觸的空間,讓人走進去會找到人 生真正的快樂和滿足……

王緯彬的名字,出現在2011 年度十大傑出設計師名單中,是「環境空間設計師」。中環蘭桂坊精品酒店The Mood、銅鑼灣商廈Oliv,都出自他的設計,不說不知道,原來意念來自聖經。也許一時間你還沒能馬上想得出他的名字,但他的父親王無邪先生──現代水墨畫大師,名聞遐邇則是無庸置疑…… 王緯彬說,自己就是活在藝術家父親的「陰影」下,壓力自不待言。但天天看著父親繪畫,不期然又受到影響,最終還是選擇修讀與藝術有關的科目。這選擇,其實發揮的空間更廣闊,更立體。


“設計教堂,卻是把一些捉摸不到的東西,讓人和神在那空間接觸”

少年時期的王緯彬,讀書可說是一帆風順,從小學到中學都在香港頂尖的學校就讀,成績永遠是排在最前頭的幾個。之後,他選擇到美國頂尖的大學讀建築,同時期接觸到基督教,日後成為另類的設計師。 他的畢業論文是選擇在繁亂複雜的紐約時代廣場做一座教堂,教堂的外型設計反映周邊的環境。構思中的教堂坐落在地底,利用光的照射,創造一個寧靜的空間,儼如城市的綠洲。但這畢竟是論文,還沒有把構思真正實現出來。 王緯彬畢業後在紐約做了幾年建築,又跑到美國哈佛大學念神學碩士,為的是追夢:「我一直都希望能有機會做一些教堂的空間設計,把建築和信仰兩者結合。」但這些建築設計概念並不是一般商業樓宇的工程,以金錢、物料、技術配合就能做到預期的效果。那挑戰在於,要把形而上的東西,讓人在實際形體的空間中感受得到。 「一般設計師都是設計商業項目,為了一些可以捉摸到的產品去設計,比較直接和容易,但設計教堂,卻是把一些捉摸不到的東西,讓人和神可以在那空間接觸,這是很抽象和高難度的設計。」空間本來就抽象,要在設計、創造空間的同時傳遞信仰,讓空間與情感、靈性互動,恐怕只有藝術家非凡的想像才做得到。


“首先是美國911 事件,經濟發展愈來愈差;接著又有「沙士」,開了公司才發生這些事情……”

王緯彬九四年回港,現在與伙伴合作經營建築設計公司,公司不算大,所接到的工程也不是豪華屋苑或是大型商場等等賺錢項目,不過,總算由創業時的兩人公司,發展至今天有二十多名員工;他自己獲得過50 多個獎項,並曾獲選為香港十大建築設計師之一,這些,都是他意料之外。他坦言:開設公司之前其實經歷了十年失意的日子。 回憶回港初期,擁着名校畢業和建築師學歷的他,竟然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後,又遇到很不友善的同事,轉過幾份工作,有一份更是被老闆辭退。到他決定轉行投身如日中天的科網行業,泡沫很快就爆破,他不知何去何從……。 「記得首先是美國911 事件,以至經濟愈來愈差;接著又有『沙士』,開了公司才發生這些事情。」 911 之後,美國人忽然感到生命無常,上教會崇拜的人數激增;而香港在「沙士」之後,香港人不但更珍惜眼前人,許多基督徒捨身救人,也得到掌聲。另一方面,樓價暴跌,經濟民生停滯不前,人心惶惶之際,竟是教會擴展的時機。「在這經濟環境,教會反而能以便宜的市價置業,我們的教會設計項目一個接一個。」


“我們的設計一定要向前望,有前瞻性,要較為現代,在未來十年、二十年都適用”

話說回來,現代教堂的設計不再局限於傳統形式,而更注意氣氛的營造。玻璃、木材、混凝土等各種新材料都被廣泛運用,而且設計師尤其重視光影、空間的配合,如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的「光之教會」,牆壁採用混凝土,而十字架則是頂天立地的縷空設計,將自然光源引進,人在十字架前,感覺卑微渺小……。 王緯彬有機會替香港的教會設計,終於可以把意念付諸實行,例子倒是不少。「有一家教會,我利用聖靈降臨的概念設計,聖靈像鴿子或是鳥,從上面飛下來。我就用了許多木條,排成一個造型,像鳥在空中飛翔,建造在天花上。」 「一所基督教學校的禮堂,我們按校訓有關於生命和光去設計,用上了聖經說的葡萄樹和枝子。設計像一棵樹從台上伸展出來,到禮堂整個天花上面。」 把信仰的元素融會於設計中,王緯彬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讓人和神相遇的空間。 「其實我們每一個設計,都是希望讓進來的人感受到神的同在。或許神可以透過我們的設計,無論是燈光或材料,觸摸到那個人,彼此溝通,建立關係。」 不過,這不等於說教堂一定是莊嚴肅目才有氣氛,年輕人倒是覺得格格不入。王緯彬說近年不少新建的教會已經擺脫傳統教堂的設計,採用了更貼近時代和年輕人的設計。一些外表保留舊貌的座堂,內裏也來個大翻新,充滿時代氣息。王緯彬把時代新元素灌注於教會的設計之中。 「年輕一代都喜歡聚集在咖啡室café 聊天、讀書和上網,教會也可以有這樣的空間和環境,讓年輕人在教會聚集。外國也有不少café-church,教會下面就是café。一些教會採納了這樣的設計,很受年輕朋友歡迎,甚至其他的年齡族群也樂於使用這些空間。」雖然為了節省教會開支,王緯彬會盡量沿用教堂的舊有設備,如十字架、長椅等,但他總不忘讓教會設計走得更前。 「我們的設計一定要向前望,有前瞻性,要較為現代,在未來十年、二十年都適用,做到所謂timeless,可延續至下一代。」 王緯彬自覺是一位藝術家,他的生意伙伴說他追求完美,花很多時間做設計。或許,這就是他爭取的個人空間。他對空間始終執著,要在實體的空間設計中,創造生命和靈性更大的空間,體會真正的滿足與快樂。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