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梁啟業──
一團火為貧童點燈

系列

証焦點

梁啟業──
一團火為貧童點燈

梁啟業

21/10/13


(明報,2013年10月22日) 跨代貧窮是一個難解的結。小時候曾入住兒童之家的80後青年梁啟業(O仔),長大後以另一個身份走入兒童之家當家舍家長,得出一個結論:「要擺脫貧窮,不能單靠一份愛心,還要細水長流的支援」。由他發起的一團火義補計劃推行一年,召聚到一群有心有力的義工,為貧童義補,「要長期支援和關心,協助他們掌握知識,並有機會接觸到另一階層人士,才有機會拉近貧富距離」。

身穿一件橙色奪目恤衫,架起一副白色框眼鏡,蓄着一頭整齊短髮的O仔,拿着一部平板電腦,滿有自信地前來做訪問,難以想像,他曾是一個跟媽媽到處執荒的街童。 記者單刀直入問:「為何會入住兒童之家?」說起童年不光彩的往事,O仔沒半點迴避,爽爽直直進入話題。「媽媽患有思覺失調,帶着我在旺角街頭蹓躂隨處執垃圾,任包裝工人的爸爸為口奔馳,最終我被送入兒童之家,在那兒才學懂要天天洗澡。」 雖然媽媽沒給予O仔正常孩子的生活,但母子感情要好,他坦言很黐媽媽,只有周末才可返家,令他無奈。


入家舍 新生活帶來轉機

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在兒童之家度過,家舍的導師扮演着家長角色,沖涼、洗衫、煮早餐、教做功課,根本是父母的替身。O仔不諱言,家舍導師教曉他不少事情,「學識照顧自己,打波、游水,並有機會到日本交流」。 家舍的導師也是O仔的人生導師,帶他開闊眼界,建立自信。導師對他無私的愛,令他體會到神的愛,「導師向我傳福音,我信任他們,因此信了耶穌」。信主後他積極參加基督教機構的青少年活動,更成為別人的導師。 「長大後很想知道,當日在兒童之家,別人是怎樣為我付出,陪伴我走這一段路。」O仔中五畢業後在街頭派單張,更透過互聯網建立自己的事業,但始終放不下這個心結,「07年我到兒童之家擔當家舍家長工作,以另一個身份再次行走這一段路」。


換身分 重走舊路再經歷

經過兩年忙透的日子,以大哥哥身分照顧一班8歲至18歲的男孩,令O仔體會至深。「入住兒童之家的孩子會有被遺棄的感覺,導師要跟他們一起同行,幫助他們學懂如何面對生活及各樣難題」。 合約完結, O仔轉到另一家機構擔任導師,照顧有行為問題少年,「這份工作令我體會到另一些事情,原來協助別人,不能單靠一份愛心,還要協助他們訂立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即『愛』與『訂立目標』同時發生,且要有人長期在旁同行」。 香港貧富懸殊問題嚴重,O仔想到,知識可改變命運,最直接是為低收入家庭小朋友提供免費補習,讓他們為未來打好基礎,考入較佳中學,甚至大學,才有向上流動的機會。


推義補 以生命影響生命

去年3月,O仔在Facebook呼籲社會人士加入一團火義補服務,成功召集了一群有心人擔任導師,「參加者須承諾長期參與,親身探訪受助家庭,實地了解其需要,還要持續關心孩子的成長。只要感受到愛,他們才可得到支持和幫助,並體會到基督的愛」。 現在教會任職幹事的O仔,工餘時間都投放在義補工作,策劃、配對義工、擺街站收生、開簡介會,做得有聲有色。O仔在別人的愛護下學懂自愛、自勉、自學,再以自己的經歷影響別人:「我記性一般,要繼續追求學業有困難。縱然學識不多,但透過參與,與社會有連繫,跟其他階層接觸,才有機會在社會階層流動。我是一個例子,有機會參與,就有機會去領悟和體會,去作出改變。」 O仔發起和推動的「一團火」精神,就是要結聚各人一點一滴微小的愛心和力量,成為強而有力的火球,越燒越旺,把上帝的愛照亮人前,以生命去燃點生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