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前人後
系列
從恨父到想父
蕭智權
26/3/25
從恨父到想父 蕭智權
失戀讓人痛苦,但遠不及被至親所傷。小孩子總是依付著父母,但如果其中一方無故離開,留下的只有無盡的傷心痛哭。然而,世間有些人,卻因為找到比親情更寶貴的,能夠放下至親帶來的傷害。
以分數計算令人最傷痛的事情上,「親人喪生」的分數是最高的。不過,有一個可能較喪親更叫人傷心欲絕的,可能是至親的離奇失蹤,不單讓人長期留在祈盼與失落的循環,這樣的循環更可以是無止境,彷如令人墮進無間斷的精神折磨。
蕭智權年幼時,父親是夜更的士司機,工作關係令兩父子聚少離多,但都總有些時間一起在家打機,這成為他與父親唯一的記憶。然而,在他12歲的一天,父親忽然罕有的一本正經地到他身旁,語重心長地叮囑他:「仔,你放心,就算有什麼事發生,爸爸都會搞掂。」
「當時我不明白他說的是什麼。然而,一個月不到,爸爸就失聯了。」智權說,後來才知道他走了到內地。
生父失聯 生活翻天覆地
原來,他的爸爸因炒孖展而欠下巨債,以致要逃跑到內地。智權當時十分憎恨爸爸,其一是因為爸爸沒有遵守承諾去守護這個家,反而是逃之夭夭﹔另外是他有外遇,傷害了媽媽和嫲嫲,把她們棄之不顧。「他曾打過我,所以我小時候就常常做掌上壓,鍛鍊好體力,幻想著若將來有一天遇見他時,別說要還撃,但起碼不用再被他打。」無故失去了爸爸,連帶他的生活都翻天覆地了:因為要賣樓替父親還債,唯有從太古的康山花園,搬去鰂魚涌的舊樓居住,同時避開債主,但最後仍不能倖免被滋擾。「當時一打開家門,就聽到那些債主叫喊要還錢,而家門和鐵閘當時都沒有安裝鎖,這令我們十分擔心被債主『淋紅油』,甚至爆門入屋,幸好最終都沒有發生。」這些事,對一個只是13歲的少年來說,不是他所能承受的。
回想起來,「沒有事發生」已經是神對他的家出手保護的證明,而神亦真實地,就在這看似絕景之時再一次出手。父親失蹤後,蕭智權的母親偶然認識了一位基督徒叔叔,而後來經過這麼多危險事情,那位叔叔成為已離婚的智權媽媽可依靠的伴侶,於是他和媽媽就由港島東搬到新界西,於元朗的村屋開展他的14歲新生活。
「『元朗叔叔』和『元朗嫲嫲』都對我很好,我在他們一家人身上感受到愛。嫲嫲與我沒有血緣關係,卻待我好似親生孫兒一樣的愛錫﹔而叔叔會聽我的心事之餘亦對我很包容。」例如,當智權搬到老遠的大西北,自然需要轉校,當時「元朗叔叔」為智權安排了一間學校的面試,但他卻臨時失約。
「不過叔叔竟然無鬧我。」這令他大感意外。事實上,當時正處風暴少年期的智權,「染金毛」、留長髮,但「元朗叔叔」都未曾責備,甚至連微言也沒哼這半响,思想十分開通。
「不要講一些打擊孩子的說話,他們要多些鼓勵。金毛都只是表達自己的方式而已。」智權引述叔叔說。
沒有血緣的愛 吸引認識耶穌
「元朗叔叔」本身有兩個兒子,但他對智權的關懷,從沒有令智權感覺偏心。「那時我是反叛的青少年期,我和他又沒有血緣關係,所以本來都無期望過他會關心我。但他仍可如此對我好,令我很想認識這個影響他的基督教。」就是這樣,智權就踏進了教會,開始認識耶穌。
由「元朗叔叔」的教會開始,到現在於林以諾牧師的阡陌浸信會,智權都感到神藉著教會的音樂,讓他得到以往未嘗的平安與喜樂,也同時被林牧師的風趣和有智慧的講道吸引,於是在18歲那一年,他就更進一步,決志接受耶穌做他的救主,成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
不過,成為基督徒不會一切事情就突然開朗,智權雖然明白恆常返教會的重要,但工作卻成為他逃避改變,「走回頭路」的藉口。停止了聚會,甚至沒有了禱告和讀聖經的生活,過去的反叛等行為問題於是又故態復萌。後來,拍拖2年多因為第三者介入而失戀、與好友鬧翻、上司的刁難、工作壓力因同事離職而大增,這些生活上的困難仍不住地出現,所有不幸的遭遇同時發生,使他感到很困惑,不單令他對最愛的動漫都失去興趣,覺得人生沒有希望。「我感到,如果只是一時決志,而沒有持久地建立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其實是難以活出一個豐盛的人生。」
幸好的是,神始終沒有放棄智權。在他覺得困難時,他開始嘗試聽詩歌入睡,並將所有困苦藉祈禱交託給神,由此起經歷神給他心靈上的安慰,漸漸地改變了他面對困難的心境。隨著時間過去,失戀的傷痛療癒了,與好友和好了,工作上也有新同事來幫助他了。逐漸他意會到,人還是每天要倚靠神,而非單靠自己,才有力去面對人生的各種風浪。
「現在回看,其實我沒有返教會真的不行。」他說。
重遇狠父 心境漸變
此後,他的生活逐步安定下來,開始處理他埋藏了多年的心結。「很長的一段日子,我很憎恨爸爸,因為他常打我,也傷害我媽和嫲嫲;但我也怨恨我的媽媽,覺得她沒有能力保守這個家。」
本來以為,「元朗叔叔」有一日可以成為智權的好爸爸,但多年後他也和智權媽媽分開了。原來,這是神的安排,讓智權與親生父親修補關係。
2015年,當智權媽媽因為分手而搬離元朗之時,他的生父再次出現。再次面對他,讓智權發現原來自己當初對他的恨惡和恐懼已經消失了,媽媽也已經原諒了他。「不過,我只是對他沒有了感覺,無恨但亦無愛。」
說起來就像電影一樣,失蹤了十多年的父親突然出現,他再聯絡智權的媽媽以借錢為由,卻得悉他原來在內地被人騙光所有錢財,更患上了肺癌並已惡化。「他曾經說已痊癒,但不到一個月卻發現擴散至頸部淋巴,確診為淋巴癌四期,那時候他經常失眠,食慾不振,藥物治療也起不到作用,我和媽媽只能陪伴著他為他禱告。」
有一天,智權和他的母親忽然「同感一靈」,兩人的腦海竟不約而同出現同一個想法。「那天是2022年的12月26日。我和媽媽在坐巴士去探望爸爸的途中,我突然想到要問爸爸『信主耶穌嗎?』,我媽竟然回應,她也正想著這事。」於是他倆母子就直接去詢問爸爸的意願,而他爸也秒速回答:「我信。」
就是如此,智權和爸爸就由不能承受的恨,化為主內永恆的愛。隔天,爸爸就在智權往探望的路上含笑而終,爸爸在信主一個月後即 1月26日離世。雖然錯過彌留之際,智權凝望爸爸的遺體仍淚眼漣漣,「但回看爸爸留給媽媽的信息,爸說這一生人最對不住是我媽和我,讓我可惜未能當面對他說:『靠著耶穌,我們早已原諒你了。』」
他雖不認為這是遺憾,但仍惋惜未能做得更多。「我們以為可以想到很多方法來面對(父親的心結),但神的解決方法就是這樣成就。」
傷逝過去 珍惜人生
經歷這樣艱難的人生,智權可有想過「why me?」「如果沒有信仰,我會不停問上天,為什麼要讓我經歷這麼多不如意的事。不過到了今日,我明白到,這些經歷是為了讓我和父母都信主耶穌。」事過境遷,他現在有所領悟,神希望他的經歷可以成為面對類似處境的人的安慰,所以他把握每個機會去傳福音,即使是深夜到醫院探望昏迷了的親友,他也盡力去。
「如果我沒有這樣做,我會後悔。」從年輕時滿腦怨憤,到今天滿心感恩,就是因為智權經歷到他最愛的金句所描繪的光景:「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聖經.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你都可以如此經歷的。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