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
人前人後
在主路上率性而行
薛昌華校長
4/3/25
在主路上率性而行
率性而行 滿有感恩
「率性」這個詞可解作隨著本性,放任而行,應用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解讀,對小朋友而言可能是百厭,對青少年來說或許是反叛,那麼在基督徒身上又是甚麼呢?中華基督教會扶輪中學校長薛昌華自言感恩、幸福,甚至以一帆風順形容人生,經歷質疑過、求問過,以及印證過上帝,相信這份率性而行在主的路上,成就他在教育新一代和播下福音種子的服侍上獲得主的祝福。
幼年時居於黃大仙的薛昌華出身於典型的基層家庭,在小學四年級暑假,應同學邀請參加教會的暑期聖經班,不但父母未有反對,更重要的是,可以免費參加暑期活動之餘,更可享用餅乾和牛奶,以當時生活水平來說已算不俗。他後來繼續返主日學、參與崇拜,不知不覺間就信了主,今天回想也沒有決志的明確日期。
不返教會 歪理開脫
直至中學階段,他進入少年反叛期,中四那年感覺信主生活很平淡,「覺得神既然無所不知,何不嘗試不返教會,只要不做壞事,若果上帝要我回歸教會,我自然會回轉。萬事也在上帝掌握中,我可以隨意在教會外玩玩。」薛昌華突然泛起這個新念頭,結果他付諸實行,且有近3年時間沒有回到教會。
期間依著自己本性行事的薛昌華面對會考成績不理想而重考後,成功入讀一所基督教中學的預科,主亦再一次尋找他,藉基督徒同學邀請參加團契,「時候未到,神真的要我回轉,到時我便會回轉」他說,回憶當時偏偏用歪理開脫,甚至反過來安慰同學,對他們說不要氣餒,可能上帝利用他去鍛鍊同學傳福音的心志呢!
試探上帝 自知犯錯
同學們真的未有放棄,更輪流邀請他參加在學校舉辦、談及末世的聖誕福音幻燈播放會,最終他以獨自一個人為條件答允出席,本來可以輕鬆爽約,反正沒有其他同伴,薛昌華卻守諾走入禮堂,看著播放有關已經應驗《聖經》<啟示錄>記載的證據,包括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並催促大家應該快快信主等。
本來是完全沒有新意、在少年時早已聽過的福音內容,聖靈卻感動他,反思在離開教會期間尋覓和等待的究竟是甚麼呢?他更反問自己一連串問題:相信有神嗎?所信的是基督教的神嗎?甚至回想自己經歷過上帝的愛嗎?祈禱有回應嗎?而他選擇不返回教會,等待神找他這段期間,神是否有安排弟兄弟姊妹勸他回轉等等問號纏繞在他的內心,而答案當然全部是肯定的,那一刻的震撼令他意識到自己犯了大錯,因為一直試探上帝!他流下眼淚,承認自己迷惘、叛逆,一時間無法控制自己的哭聲,更想起《聖經》「浪子比喻」的故事,並感恩及時醒覺自己的無知。
獲聘教職 失而復得
薛昌華回想信主過程很感恩,自覺人生一帆風順,因為早於年輕時的一次大膽妄為,差點令他錯失成為老師的機會,幸好上帝仍有眷顧。他解釋,一直在中華基督教會錦江紀念禮拜堂參與崇拜,故從香港大學數學系畢業後,發現同為中華基督教會的燕京書院聘請老師時,便決定向該校求職,估不到的是,初出茅廬的他經過兩次面試便獲受聘。他回憶,當時帶來的不是喜出望外,反而覺得進展太順利,而且考慮到剛離開校園,從未嘗試過其他工作,竟然很大膽地婉拒,及後又嫌找工作麻煩,薛昌華只好硬著頭皮要求燕京書院重新聘請,幸好獲得校長體諒,開展在該書院的教師工作,並且逐步擔任數學科主任,以及後來擔任助理校長,而過去的親身經歷讓他明白信主所面對的挑戰,亦體會到學生成長中尋覓前路的種種障礙,令他在教育事業上能夠祝福及幫助莘莘學子。
疫情來襲 反叫轉職
不過,面對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學校這些團體生活的地方無可避免受到嚴重影響,校長及教師忙於調整授課及安排防疫工作之際,偏偏上帝卻帶領薛昌華走向新里程,竟是轉往另一間學校擔任校長!
在同年3月,一位長輩鼓勵他嘗試申請做校長,剛巧香港因疫情停課,教職員全部改為在家工作,免除周車勞頓,難得讓他認真思考,剛好教會推動「四十天默想操練」,其中一天默想文章中對他的挑戰是: 「你有在金錢、事奉、恩賜這幾方面表現對主的愛嗎?」腦中頓時泛起不少問號,難道神要他作回應,真的有恩賜和能力擔任校長,加上在燕京工作接近三十年,是否可視為上帝的恩賜及為他作裝備等等。面對挑戰,無疑是跳出現有的舒適圈,但為了回應主,他決定先準備履歷表,並且撰寫教育抱負,同時靜待其他印證,及時配合主的工作。
印證支持 接受差遣
同年3月下旬,主再次向薛昌華說話,在一次教會網上崇拜,講道的牧師提到<以賽亞書>6章8節:「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他回想那一刻頓時心裡火熱,確認這是上帝對他的呼召,叫他接受召命,空降轉職去另一間學校,接受新挑戰。但更多考慮同時又湧出來,例如究竟真的是上帝的心意,而不是他自己一廂情願,畢竟當時沒有自信能夠勝任做校長這個重要領導地位。但神奇的是,薛昌華的另一個老闆,即他的太太竟然沒有反對轉職,只是她心裡不希望丈夫太辛苦,還擔心身體能否承擔。
薛昌華回憶道,幸好當時沒有消滅聖靈的感動,反正得與不得時也交給主,若這是神的心意,神自然會為他開路,為他解決所有攔阻。猜不到的是,在短短不足兩個月時間,在同年4月最後一個星期三,學校的法團校董會火速通過聘請,他視成功面試及在舊校的豐富教學經驗為主的恩賜,並藉此回應上帝的愛。
學像耶穌 播下種子
他感恩在信主的路上沒有明顯的低潮,但轉當校長的挑戰著實不少,畢竟欠缺實戰經驗,例如初期在執行決策上面對收集意見及果斷決定的平衡和協調工作,還要與教職員一同發展校內事務。薛昌華表示,耶穌在他的工作中正好扮演人辦角色,要發自內心的「學像耶穌」,並認為工作正是一個榮耀上帝的地方,更是一個傳福音的地點,舉例曾經與並非基督徒的同事成功解決一個難題,那位同事知道他的解難能力來自有上帝「撐腰」,他更和同事分享:「我都話咗我大佬(主)勁㗎啦。」
疫情過去,學校生活重回校園,薛昌華坦言辛苦,但不感後悔,且在回轉後已學懂神會用他身邊不同的人提供幫助,好像當年那些預科同學般,明白基督信仰不能事事以理性行先,正因為有不明朗,往往才是操練和建立信心的機會,故作為校長的他更明白向學生播下福音種子的重要性,當學生面對低潮及無助之時,正如身處密封房間,雖然經歷黑暗及驚惶,但只要有微小光線的「帶領」,穿過黑暗走出來便會豁然開朗!他盼望在夜闌人靜的時候,《聖經》的經文及掛在口邊的詩歌能夠幫助他們走出死胡同,藉基督信仰成為微小但有出路的指示。
他以《聖經》<腓立比書>4章13節「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作為座右銘,勉勵自己及身邊人,面對已知或未知的生活或工作挑戰,順從上主的旨意,有來自上主的力量和保守,便無往而不利。
其實,率性的另一個意思,也可解作依循天性的所感而行。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聖經》<腓立比書> 4章13節
訪後小插曲
薛昌華校長帶領我們參觀禮堂柱上的《聖經》金句,在操場上由師生等合作繪成的宗教壁畫,以及學校外牆上特別設計的「十字架」,並且夥同宣教師一同走入課室,為即將面對DSE考試學生打氣、勉勵及祈禱,而在校園內遇上的學生均會向他叫一聲:「校長」,即使薛校長訓示同學整理好校服,同學也是輕鬆遵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