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何偉航──
無悔為基層爭取公義

系列

証焦點

何偉航──
無悔為基層爭取公義

何偉航

16/12/13


(明報,2013年12月17日) 少年時患上骨癌致瘸腿,自卑感一度令何偉航深感孤單無助,上帝卻安排天使,與他同行給予安慰,為他的信仰播下種籽。大學時期他走進社區,親眼目睹低下層工人的辛酸,冒出一份強烈承擔感,要為弱勢者爭取權益。由葵涌貨櫃碼頭工潮,到今天轉為教育培訓工作,何偉航目標清晰,擔當工人同行者角色,以建設公平、公義的社會為己任,去延續天使給他的愛。

「當年清潔工人時薪只得13.8元,少得令人咋舌。工時很長,收入卻不成正比,但身處社會底層的工人聲音微弱,缺乏議價能力,十分無助。」2006年,在中文大學就讀歷史科的何偉航,參與學生團契的社關活動,竟發現工人被嚴重剝削,刻薄情況是他從來沒想像過般惡劣。 當時政府正進行工資保障運動,他與一群基督徒大學生親身落區了解工人的待遇,竟發現種種對基層市民不公平的事情。「制度對工人保障不足,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商場被大財團壟斷,小商戶生存空間被壓搾,工人被剝削。越接觸得多,越想站出來爭取公義」。 殘酷的現實震撼了他的心,激發起他心中的使命感,要為基層工人出力,更讓他反思信仰與實際生活的關係。「舉行佈道會後該如何跟進?怎樣令信的人看到盼望?就是要切切實實地想辦法協助他們改善生活,從而看到由上帝而來的希望,從別人關心中感受到神的愛」。


站前線為碼頭工人發聲

由大學時期關心工人,到2010年加入職工盟任組織幹事,何偉航至今仍是滿腔熱血沸騰。今年3月,葵涌貨櫃碼頭爆發工潮,他站在最前線為碼頭工人發聲。扶着枴杖在碼頭游走,曾有人以為他摔倒受傷,其實是多年前與癌魔爭戰的印記。 談起這段經歷,原本從容的他變得一臉嚴肅。「中一時患上骨癌,一年間接受多次化療,左腳動手術換上屍骨,大腿留下一條近一呎長的疤痕,拆線時無比痛苦,卻發現原來自己很忍得痛,之後不再怕痛」。這段痛苦經歷,令他磨練出堅毅和勇敢的意志。 手術後曾因行動不便,擔心不被人接納,何偉航一度關閉心窗。直至中三信主後參與團契活動,慢慢擴闊了生活圈子,發掘到自己具備口才和領導能力,漸漸建立起自信,並站在前線為基層發聲:「連癌病都經歷過,還有甚麼害怕!」


天使愛心感染成同行者

在患癌時期,曾出現一位天使,向他獻出無私的愛心。「留院治療一年,每兩星期只回家一、兩天,媽媽有一位同事認識一位基督徒朋友,經常在醫院、家中兩邊走探望我。只記得她來自新加坡,叫敏思姐姐,比我大十多歲。那天醫生為我拆線,她看到我痛,偷偷躲在一處哭泣,令我十分感動。」這份關愛,為病榻中的何偉航帶來無限支持和力量,更體會到同行者的重要,令他長大後,也要成為別人的同行者,與工人同行。 他深信,要幫助工人改善不公平待遇,必須由社會基層作出改變,由勞動階層做起。「制度不公義,便應在基層入手,協助付出勞力的工人賺取合理工資」。貨櫃碼頭工運後他專責教育培訓工作,在職工盟任職教育幹事,協助打工仔認識應有權益,「尤其剛踏出社會的年輕人,面對無償加班、工時長無補水等問題,均需要教育、充權,灌輸勞動價值及議價能力的概念,還要爭取標準工時及集體談判權等」。 走在工運最前線,廿九歲的何偉航被形容為激進的80後青年,他卻不以為然:「我只是引發討論,讓社會人士關心工人的實際境況。只要是做得對,我不會害怕,也不會後悔!」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