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遺憾、無虧

引言

有人說小孩子天真無邪,但隨著年曰,童真會漸漸失去,換來的不是成熟,是沈重。自出生以後,人性中的自私自我,隨著人的成長會漸漸表露出來,而且會與日俱增。這就如動力學中所說,「一件對象在動,若沒有阻力把它停下來,它是不會停下來的。」 人的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引來的便是人際間的衝突,關係上的破裂。這如同地心吸力,自古以來,無處不在。人由小孩到成人難免會被人得罪,也難免會得罪人,這不是禮尚往來,而是惡性循環。「阻力」何時現,「循環」何時停,往往要到問題出現了,傷害發生了,後果臨到了,人才會醒悟過來,「原來本不該如此!」 當傷害的傷害了,破壞的也已破壞了,人會嘗試彌補但往往也只會於事無補。有人形容人生中的錯,特別是關係的破裂,如同打破了一個玻璃瓶,從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把它並回原狀,但在瓶上卻多了不少的裂痕,這是遺憾。人生中難免會有遺憾,但以少為妙,以輕為要,人由小時候便開始會犯錯,留下了大大小小不能彌補的後果,擁有了多多少少不想擁有的遺憾,這是現實。隨著人的長大,經一事長一智,過去的遺憾不能改變,已成的事實不能否認,但可以不單不要有同樣的遺憾,更要從一事明一哩,避免不同遺憾的出現。 雅各離家二十載,神要他回家。他變了,由雅各布變成以色列,由單身一人變成一個家,有妻有妾,有兒有女,有財有物,但有一件事是沒有變的,便是他對哥哥以掃的虧欠。醜婦終須見家翁,雅各布踏上了歸家之路,雅各布也開始了復和之行。


(一)來者不善有其因 (1-3節)

在三十二章6節中提及雅各打發的人回來告訴那各以掃帶著四百人正迎著他來,雅各便甚懼拍而且愁煩。他心中有數,要迎接他何用四百人之多,來者不善。他作出了部署,把他的人分成兩對,又準備禮物在他之前先過去。 到了三十三章1節,雅各舉目觀看,看見以掃和他的四百人。時候終於到了,他把他的妻妾孩子分成三批,他自己先過去,在他哥哥以掃面前俯伏七次。雅各一向聰明,過去無往而不利,甚至神也稱他為與神與人較力都得勝的一位。但是他的「得」也是他的「失」,他失去了他的父家與愛他的母親,也失去了他兄弟之情。如今重回父家,面對自己得罪的哥哥,他所作的一切,都在表示他的悔意。他的排列有三部分,禮物在前,妻兒在後,自己居中。禮物在前為消氣,妻兒在後為防避。雅各心中有數,以掃與他的四百人來者不善。一直走來,禮物去了,但不以掃知受不受,好言也吩咐僕人說了,也不知哥哥聽不聽。 雅各舉目看見以掃時,心跳會加速,心情會沈重,因為二十年前的事歷歷在目。紅豆湯騙長子名分,裝成哥哥騙父親祝福,這些是事實,是歷史,無論過了多少年,仍然不會改變。 人之今天源於昨天,人之明天在於今天。人如今要活得自在無憂,又或是婉惜遺憾,都在於人的過去。人的際遇有好壞,環境有優劣,但人對自己,如何響應卻又推卸不了的責任。先天可以有不足之處,別人可以有不善之舉,但人仍要無憾而活。人不能控制環境與別人,但人可以也應該控制自己。不要怨天尤人,要自重自愛,因為人會自食其果。 「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也不驚」,雅各與哥哥以掃之間的恩怨,終於到了了結的時候。是好還是壞,能解不能解,就在此時,雅各心情之亂可想而知。「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人不能改變過去,人要承受後果,一方面要處理的仍要處理,另一方面也要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轍,一錯再錯,免得為自己的將來留下禍根,留下遺憾。


(二)冤家宜解不宜結 (4-11節)

兩兄弟終於見面了,雅各昔日的錯難以彌補,名份奪了,祝福受了,他只能做他能做的。禮多人不怪,禮物先過去,好言先說了,然後自己七次俯伏在哥哥面前。可以說可以做的都說了做了,最後只能等待結果。原不原諒,報不報復,全在他哥哥手中。 以掃跑上前來將雅各抱住,又扭著他的頸項與他親嘴,這一連串的舉動表示雅各所作的,得到了他想要的效果,以掃原諒了他。這是何等大的一個釋放,二十年了,一根插在心中二十年的刺終於拔了出來。他們兄弟二人相擁而哭,一個恨了二十年,一個怕了二十年,一怒一憾。本是兩兄弟,無奈卻分隔二十年之久,已過的錯不能變,已有的恨可以解。 人相擁而哭後,哥哥以掃先說話,問弟弟雅各與他同行的是什麼人。雅各的回答很謙卑,「這些孩子是神施恩給你僕人的」。他承認他的一切是來自神的恩,他又自稱為以掃的僕人。他的好勝,他的逞強,都一一拋諸腦後。他跟著要他的妻妾孩子一一向以掃下拜,這是尊重,三批的人,三次的下拜。隨後以掃又問之前的三批群畜又是什麼意思,雅各說是要在他面前蒙恩的。意思一方面是送給以掃的,另一方面是因為他需要以數施恩。雅各在行動與言語上,都盡顯他的謙卑與悔意。 他理虧在先,以掃恨他有哩,甚至報復也有因,因此雅各要的便是以掃向他施恩,能原諒他二十年前的過錯。他以言以行承認了他的過錯,最後的結果全在他哥哥以掃的手中。以掃在9節中稱雅各為兄弟,並婉拒這些禮物。雅各再次好言請求,他再次提及他要在他哥哥面前蒙恩,他更尊重他直言見他如同見了神的面。他因以掃對他的表現,確認自己已被接納,既人已被接納,他再三請求以掃收下他的禮物,最後以掃終於收下了。 箴言書十七章22節中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是骨枯乾」。人的心境會直接影響人的健康,有一份「長壽習慣排行榜」,榜首的不是運動,不是睡眠,也不是飲食,而是保持心情愉悅。人心中若有怨氣,有遺憾,何悅之有。詩篇三十二篇1節中說,「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這是何等真實的一句話。 不單被赦免的人有福,赦免人的人也是有福的。得罪人的人要能謙卑認錯,被得罪的人也要寬宏接受,如此雙方都可以放下該放下的,無怨無憾。寃家宜解不宜結,事在人為,各有所需,若各行一步,便可兩全其美。如引言中所說,人生中難免會得罪人,也會被人得罪,已成的事實不能改變,但結果的好壞自己要決定。是好是壞,在於人的心能謙卑能寬宏,如此便可去遺憾,能化寃仇。


(三)前車可鑒要為鑒 (12-20節)

以掃收下禮物之後,意欲帶雅各回家,但雅各卻不欲前往,且以種種理由,甚至連以掃建議留幾個人陪伴也不接受。雅各的回覆雖然很牽強,但他仍然保持謙卑。他三次稱以掃為他的主(14-15節)。雖然以掃至終接受了雅各的禮物,但雅各仍然放不下心。雅各明白今次能逢凶化吉,可能是因為那一連串的部署纔有的結果。假若一天以掃改變主意,舊事重提,余怒再起,那後果會不堪設想。他還是以避為妙,他仍是心有餘慮,安全至上,婉拒了哥哥以掃的邀請。 以掃回到西珥後,雅各雖說會慢慢前行,直走到西珥(14節),但事實上他並沒有離開雅博渡口,他就在示劍以東的疏割定居下來,他根本沒有走。雅各又一次騙了他哥哥,但這一次的騙,不是為了得利,而是為了避禍,不是貪而是怕,對以掃並沒有帶來任何的損失。 眼見兄弟和好,冤仇化解,本是何等美好的一件事,可惜的是理想往往是遙不可及的。兄弟雖無仇怨,但卻未能和睦共處一地。過去的關係修復了,但如引言中所提及的玻璃瓶,裂縫仍然是顯而易見的,這是美中不足之處,但也是人生之現實。人不單是不完全更是有限的,人會犯錯,人會原諒,但人仍會有犯錯的可能,人也仍會有報復的機會。 既無把握,雅各採取了逃避。正如前文所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是有福的,但更有福的是不需要赦免其過,不需要遮蓋其罪的。「預防勝於治療」,有病能醫固然好,無病不需醫豈不更美。人能謙卑認錯,人能寬容別人固然是好,但人若能慎而不犯錯,以致不需要別人的寬恕豈不更好。 歷史雖不可更改,歷史卻可引以為鑒。人不單要以己過為鑒,也可以別人之過為鑒。人不一定要自己犯錯後才領悟,看見別人犯錯也可幫助自己免於犯錯。人不能改變歷史但可以改變將來,已寫的歷史可以幫助人寫好未寫的歷史。 雅各是神所揀選的,被稱為以色列,以色列人以他為名,但在他一生中也有不光彩的地方。他逃了,神要他回去。該處理的仍要處理,與哥哥相遇和解後,他仍不敢與哥哥同住,這是錯的後果,這是人的損失。已失去的找不回來,未失去的不要失,以前車為鑒因為前車可鑒,歷史不要重復,便要引以為鑒。


結語

人要活在當下,但不要忘記過去,有該處理的便該處理,有該學習的便該學習,該放的放,該收的收,免得一生過後,留下的是遺憾與嘆息。曾參加一個基督徒的生活講座,提及無愧的良心,講員在講座結束前,鼓勵參加者寫下自己曾得罪的人的名字,然後定下時間去找對方道歉,請求原諒。他更進一步教導參加者如何把道歉的話寫下來,以免臨陣退縮。 自己回家後,真的照辦不誤,也真的寫了不少。自己定下時間,主動出擊,雖沒有如雅各般有禮物先行,也沒有俯伏在地,但也事先有準備,也是真誠道歉。每一次的第一句話都難以啓齒,但每一次說完之後,結局都是美好的。心情由沈重到釋放,關係由破裂到修復,內心的喜悅,實難以言喻。自此之後,不是自己沒有再得罪人,但自己學會了要保持無愧的良心,一方面要認,一方面要避。犯了錯便要承認錯,沒犯錯便要避免犯。保羅在使徒行傳二十四章16節中說,「我因此自己勉勵,對神對人常存無愧的良心」。他又勸勉提摩太要「常存信心和無愧的良心(提摩太前書一章19節)。保羅說人若丟棄良心(意思是良心有愧),就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壞了一般(意思是不能發揮所長,又或不能到達應到之目的地)。 環境可好可壞,際遇有順有逆,人會得罪人,也會被得罪,但人的心境態度必要正確。無愧的良心可以帶來愉悅的心境,這不單是身體健康之道,更是美好人生之理。人有錯要認,人無錯要避,犯了錯要處理,未犯錯要逃避,以至人生可以美而無憾,一生無悔。

聯絡我們
地         址:香港新界葵芳貨櫃碼頭路71號,鍾意恆勝中心1203室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早上9: 00 至下午5: 3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電         話:(852) 2409-1233      傳         真:(852) 2615-9806
 

完成提交!多謝!

訂閱電子報
請電郵至 info@gnci.org.hk 或填寫訂閱電郵

多謝訂閱!

Copyright © 2021 GoodNews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Ltd 真証傳播.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