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生命見証

約翰福音一章28-51節

約翰福音第一章中提及耶穌是道成了肉身,生命也在祂裡頭,人若接受祂便可以有神的生命,成為神的兒女。施洗約翰為這生命作了見証,是耶穌把神「表明」出來,是神把耶穌「顯明」出來,施洗約翰便為此作了「証明」。 信徒的人生是一個見証的人生,信徒的生命是要有生命的見証。生命不單要擁有,生命更要有生命的見証。施洗約翰宣告了耶穌是神的羔羊,可以除去世人的罪孽,信徒便要活出生命,見証生命之實在。宣告沒有見証是空洞,見証沒有宣告是浪費;既有宣告便應要有見証,既有見証便可以宣告。

生命有生命的特徵,生命其中的兩種特徵便是繁殖與成長。自有人類以來,人類的人口不斷在增加,有增無減,這便是生命力,這便是生命的特徵之一。神造人之後,神便吩咐人要生養眾多,遍滿全地,生命的繁殖也是神的心意。生命如是,教會也如是。耶穌要信徒把福音遍傳天下,使萬民作祂的門徒,這便意味著繁殖,意味著成長。教會的成長是神的心意,不成長不是穩定,而是有病;有病而不治病便是自欺,是病中有病。 生命也要成長,一個小孩天真活潑,牙牙學語,走路時東倒西歪,父母聽得看得不亦樂乎。若孩子到了五歲十歲仍是如此,那不是可愛而是可悲。信徒的生命只有一個方向便是朝著神的心意,跟著神的吩咐而成長。教會是由信徒組成的,教會中的信徒量要增加、質也要增長;量增而質不增是危機,量不增而質增是幻象;質要長,量也要長,質量雙長,這才是盡責的教會,這才是合神心意的教會。


量的增加

約翰福音1章38-51節除耶穌外,還提及了四位人物:安得烈、彼得、腓力與拿但業,此外也提及了兩件事:安得烈跟從了耶穌後便「找」了自己的哥哥西門,「領」他去見耶穌;稍後,耶穌遇見腓力,腓力「找」著了拿但業,告訴他關於耶穌的事。跟從與遇見耶穌的安得烈與腓力都做了同一件事,便是把人找出來然後把耶穌介紹給他們。安得烈與腓力「跟從」了,「遇見」了,他們便「找」和「領」和「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循環。


記得一次航空公司推出來回加拿大與香港的特價機票,朋友知道後馬上告訴我,叫我把握機會。我進入航空公司的網頁,一看之下難以置信,終於以低於加幣$100買了一張來回機票,買了之後,馬上又致電一些朋友,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希望他們也能同樣受惠。這是甚麼?這便是傳福音,福音是好消息,把好消息傳開便是傳福音。 所有信徒都已遇見了主,但不是所有信徒都有找人領人來遇見主。所有的信徒都要參與教會之增長,信徒不用擔心教會的位置不夠,不用掛心人太多而不能照顧,神的心意就是要教會生養眾多、遍滿全地。每一位信徒有他的家庭、鄰居、工作地方、社區或學校,這些地方肯定仍有很多未信的人,這些人便是信徒要去「找」與要去「領」的對象。 「找」與「領」都是動詞,都是行動,想教會發展不是不好,對教會成長有期望也並無不對,但只是如此並不足夠,還要有相應之行動。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很多人都有夢,但成功的人是那些願意醒過來為他們的夢而有所行動的人。」

信徒不單要有心,也要有腦,想想可行的事,尋找可用的機會,或許是打一個電話,又或是送一本書,或許是邀請對方去參加一個聚會,又或分享最近聽見的一個見証,無論如何,總要作些事,把人「找」出來「領」到主那裡。 信徒要有生命的見証,要有生命的繁殖,從一人到兩人、三人、四人,生生不息直到主來。


質的成長

除了量的改變,也要有質的改變,安得烈與腓力有了量的改變,把人「找」出來「領」到耶穌那裡,被「找」、被「領」的西門與拿但業也有他們的改變,耶穌為西門改了名字,耶穌為拿但業作了預告。 耶穌為西門改了磯法的名字,磯法即彼得,聖經中改名字是有意思的,有些名字是表達期望,又或是紀念過去,也有些名字是表示新的開始,例如亞伯蘭被改名為亞伯拉罕(創世紀17:5);約瑟為兒子改名為瑪拿西、以法蓮(創世紀41:51-52);路得記中的拿俄米改名為瑪拉(路得記1:20);以賽亞為兒子起名叫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以賽亞書8:3)。耶穌為彼得改名,象徵著一個新的開始,自此,彼得便跟從了耶穌,最後更成為教會的領袖。 從彼得在福音書中的記載,他不單衝動並且愚頑,在反對耶穌受難、洗腳的事與三次不認主可見一斑。但耶穌並沒有放棄他,耶穌會指責、教導、挽回,耶穌對如此衝動愚頑的彼得並沒有放棄,對他仍寄以厚望,復活後更要他餵養祂的羊,這就是我們的主。 拿但業遇見主的時候看不起耶穌,但主的「千里眼」使他信服,耶穌沒有因此便停下來,祂告訴拿但業他要看見更大的事,那便是神的使者要在人子身上上去下來,意思仍是人子要成為人神之間的中保。耶穌乃是告訴拿但業,他「要」看見的比他「所」看見的更大,有更深遠的價值與意義。這種看見不是好奇,不是貪心;這是神的心意,神要人看見祂所看重的,神要人看見人所需要的,只有成長的人才會體察別人、顧念別人;只有成長的信徒才會體察神心,顧及別人。


質量雙長

信徒要「找人」也要「尋人」,但更重要的是要「帶人」、「領人」,以致人的生命可以成長,有更好的將來,有更大的貢獻。生命要繁殖也要成長,這是生命的本質也是神的心意。教會與信徒要有生養便要傳揚福音,但也要看重栽培成長。生而育之是父母的責任,也是教會的本分。


信徒成長便會領人歸主,被領歸主的人要得到所需的餵養,生命成長後又會領人歸主,這便是生生不息,「生」「長」並重。相反,若生而不育,教會中便都是屬靈嬰孩,便會有哥林多教會之紛爭(哥林多前書2:1-5),信徒又不能分辨好歹(希伯來書5:11-14),試問如此的教會又怎會成長! 生命有生命的特徵、便是繁殖與成長。教會要成長,量要增加,質也要增長,質量雙長,量小不要自欺,質弱不要放棄,有了生命便要見証生命,這是每一位信徒一生的使命!

作者保留版權

聯絡我們
地         址:香港新界葵芳貨櫃碼頭路71號,鍾意恆勝中心1203室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早上9: 00 至下午5: 3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電         話:(852) 2409-1233      傳         真:(852) 2615-9806
 

完成提交!多謝!

訂閱電子報
請電郵至 info@gnci.org.hk 或填寫訂閱電郵

多謝訂閱!

Copyright © 2021 GoodNews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Ltd 真証傳播.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