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公義的思考(下)
就日本福島核災難引發全球的關注,因為我們同活於同一天空之下,區域的污染必連累整個生物鏈的層層損害。一直以來,港人對核知識所知不多,也毋此需要,內地人士更不用題,相對地台灣民間與學術界就「核四」興建與否,而有較多客觀與深入討論。 官方的言論,總是強調核電的高度安全,出現事故的機會甚微;更認為不用核電,生活質素就不能保持或提升。官方掌握有關核能資訊,並有專家在旁以其專業判斷告訴公眾是「萬無一失」的,於是公眾惟有接受「核電要用」的現實。 如今,福島核災難正好說明愈是厲害的「能源」,過度與不當的應用,再加上沒有作好安全管理,就會產生巨大與深遠的災難。台南神學院王崇堯教授曾發表〈在核三危機中向核四說「不」〉指出人類對核能的過度倚賴與應用,對我們的生存構成潛在的威脅。 「通常一座核能發電廠的平均壽命是25年,25年後核電廠就要完全密封棄置留待後人處理。」核電廠後遺症是我們要面對的,如何有效處理這些核廢料。任何物料或資源的使用是有其極限,但我們為了所謂「高質素生活方式」﹙如光污染,堂會過度發光的十字架也可能構成對鄰居的不便﹚,資本化的過度消耗正是我們要重新反思的。當我們不假思索地以為一切能源是無限量地可供採用,過度的需求或某種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帶來資源的耗盡。王崇堯更力陳核能的影響:「一是屬於身體上的影響﹙physical impact﹚,比方核能輻射外洩導致的身體傷害;另一是延續性的議題﹙consequent issues﹚,影響到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政治、經濟、教育、文化、心理及科學的種種層面。」 基督徒要履行大地的管家責任,尊重受造界的完整性。核電需要大量用水,水作為上主賜予人類重要與珍貴的公共與自然資源,我們要思考怎樣善用水源。當有一天,海裡的水與海產已廣受污染,不能飲用與食用,這正是人類的愚昧所造成的。 加拿大聯合教會於1992年就「核能」倫理,製訂了12項思考原則,可供我們參考: .反映我們對地球完整性的責任 .建基於國際公義的秩序:就是人本導向,尊重人權,聆聽窮人聲音,並生態是健全的 .推動生活方式的轉變,由高物質消費改為均等與可持續的。 .推動人類認知其對環境破壞與修補的集體責任,並立即制止有關環境破壞 .保護未來世代的權益 .不會威脅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尊重地球生物的多樣性 .不會導致「軍事化」,乃是推動寬容、非暴力與和平的文化 .確保個人與群體在決策過程中能有意義的參與 .確保學習的機會與得著知識的渠道 .建基於充份環境、社會與文化影響的評估 .有關政府與企業要為其行動負上本土與國際責任;政府要保証其全球責任,避免環境破壞。 ﹙http://www.marconf.ca/pdf/ethical_principles.pdf﹚ 不僅是主流教會對「核能」與「核武」表達關注,福音信仰教會也要關注我們居住的世界。斯托得牧師﹙John Stott﹚認為:「當列強不斷進行核武競賽,敢言的立論只來自天主教會與普世派。福音派的聲音在哪裡?我們的沉默更顯為可恥,尤其是我們新近復原的社會良心,竟不朝向此重要方向發展。有個別福音派人士發聲。我個人於《C型觀點——基督徒改變社會的行動力》(舊譯本名為《當代基督教與社會》,Issues Facing Christians Today)表達立場:所有大殺傷力武器明確有違聖經的原則,因為上帝恨惡留無辜人的血。」﹙http://twofuturesproject.org/endorsements﹚ 近年來,歐美福音信仰人士重新醒覺「核能」與「核武」的課題,也是大公教會關注的社會議題(個別地方堂會當然不能事事關注,但整體教會卻不能迴避責任)。如Two Futures Project,就有不少福音信仰領袖贊同參與。倘若華人教會對福島核災難的回應,仍停留於祈禱與傳福音的層面(筆者不否定這兩者的重要與價值,但這兩樣的行動有其界線),我們仍未能理解與活出完整的福音!
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www.hkcrm.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