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司徒德 : 使命教會的牧者(下)
倡導整全使命
1974年7月在瑞士洛桑舉行福音會議,原先目標是探討福音遍傳的策略和方法。可是,會議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確立:傳福音和社會責任兩者同是教會的使命。 司徒德是《洛桑信約》(Lausanne Covenant)的主要起草人;信約是福音信仰的神學聲明,其影響力歷數十年而不衰,至今福音派還沒有一份宣言或聲明可作替代。筆者看司徒德最大的貢獻之一,乃是確立福音信仰的適切與整全,不致走回基要主義的死胡同。 司徒德指出基要主義與福音信仰有不少共通地方,然而在世界與使命這兩方面有明確的不同取向。基要主義教派的不足反映於「不批判地擁抱世俗價值」(如成功與財富福音),或是懼怕污染而完全抽離(Evangelical Truth,23頁)。 他不表示福音信仰人士不會世俗化,然而作主門徒是要「走進世界生活、服侍與見証」(The Radical Disciple,19頁)。基督門徒要「在世而不屬世」,在與世界的張力下,我們既要保持信仰的歷史性,也要有時代的適切性(The Contemporary Christian,15頁)。 在使命方面,司徒德拒絕基要主義把「宣教」(或使命)等同為「傳福音」,我們肯定傳福音的重要,但這不表示要把社會責任切割出來。正如耶穌的職事一樣,現今,我們也要在言語與行動、宣講與示範、佳音與善行,互相補充,表達整全使命。 他於1969年寫了《再思福音使命》(Our Guilty Silence),中文譯名遠離英文原意;我們「沉默之罪」就是對不義之事不敢發聲。1982年,司徒德成立「倫敦當代基督教學院」(London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Christianity),匯集不同專長學者一起探討公共課題。 司徒德毋懼社會不斷提出各式各樣的爭議性課題,他於《當代基督教與社會》(Issues Facing Christians Today)一書,忠實地持守福音信仰,思考核戰、環保、貧窮、人權、種族、同性關係、工作與家庭等倫理議題。他承認這些課題不一定有聖經而來的答案,我們的理性與常識也有一定的作用。
結語
司徒德牧師確實是福音信仰的美善典範,作為教牧,他向我們展示愛歷史與傳統的教會;無論教會有幾多問題與敗壞,司徒德看「真實的教牧工作始於……確信我們蒙神呼召,要護衛並宣揚祂的話語。對於上帝的話,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持守、研究、闡釋、應用以及服從」(The Message of Thessalonians,68頁)。司徒德確保福音信仰不是與主流教會或大公教會分割出來。 他對整全使命的堅持,使傳福音不致淪為技巧或方法;使命是要走進世界,與世界展開真誠對話。司徒德論及教會更新,他以約17章耶穌的禱告,說明教會要實踐真理、聖潔、合一與使命(參The Contemporary Christian,257-269頁);這四方面均要成長與更新,缺一不可。教會容易偏執其一,如對真理或宣教,排斥或否定其它,這不是聖經教導的全面更新! 司徒德牧師離開人世,但他的著作、影音與精神仍向我們及後人說話。我們對他的懷念與致敬,就是傳承福音的道統。
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www.hkcrm.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