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恩怨情仇

引言

在四十章提及約瑟的一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由三十七至四十一章,是「夢」的人生,帶出了神給他的使命。由四十二章開始,是「淚」的人生,帶出了他對人的感情。 神與約瑟同在,在三十七章讓他有夢,但這兩個夢使他被兄長出賣,流落異鄉。在異鄉時,神使他能解夢,他解的頭兩個夢為他日後之提升鋪路。兩年後再解兩個夢,使他一躍而為埃及之宰相。他的前半生由六個夢組成,先降而後升,可以說是峰迴路轉。 到了四十一章,在約瑟而言,他以為事情已告一段落,由他為兩個兒子改名便可見一斑。他自己被兄長出賣,離開疼愛他的父親,孤獨在外。縱然如此,他沒有離開神,神也沒有離開他。最後,終於守得雲開,沈冤得雪,貴為宰相。他一心留在埃及,成家立室。對他而言,這已是非常好的結局。但神給人的往往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神可以使人夜間歌唱,也可以在沙漠中開道路,約瑟萬萬沒有想到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創世記五十章中,二十五章,二十七至三十五章是有關以掃與雅各兩兄弟之恩怨,由三十七章至五十章,是約瑟與他兄弟的情仇,合共二十三章,幾乎是全書的一半。其中記載的是兄弟手足之間的恩怨情仇,起因不外乎兩個字,「貪」與「妒」。以手足來描述兄弟之關係,可見其親密之程度。但手足卻傷殘,親情被破壞,可惜。人真的要保守人的心,不貪不妒,以免損人又害己,一生有憾,對人有愧。 約瑟由四十二章開始了他人生的另一階段。雅各在三十二章與以掃相認,約瑟在四十二章與兄長相見,這是約瑟人生之轉捩點,也是他一家的轉捩點。


(一)冷靜寬容(1-25節)

當時全地飢荒,只有埃及有糧。雅各見埃及有糧,便要兒子們到埃及買糧,他萬萬沒有想到他摯愛的約瑟,不單在埃及貴為宰相,更沒有想到他一家之生死存亡都在於他。不單雅各沒有想到,約瑟也沒有想到他會再見他的哥哥們。在他為他兒子改名時,他已把過去的苦放下,一心重新開始。當他重新起步時,神又把他的過去帶回他的身邊,使他與他的哥哥們重逢。 事隔二十二年,約瑟的哥哥們來到埃及,見約瑟時臉伏於地,由於官威也由於有求於他,並沒有認出約瑟來。約瑟一見哥哥們便認出他們來,不單認出他們,還想起那兩個夢。這兩個夢使他被賣,受苦受屈,但同時這兩個夢如今也正在實現中,他的一家正是向他有所求。 約瑟想起這兩個夢,他沒有即時認回他的哥哥們,但卻說他們是奸細,帶著不好的動機來到埃及。事實上,約瑟貴為一國之宰相,對這些有求於他的外地人,大可置之不理,甚至可以任意處理。在認出他們時,更可以一報出賣之仇,洩心頭之恨,他大可以表明身份,把他們嚇得魂不附體,但他沒有。 約瑟提出一個可能,給他們機會分辯。約瑟精明,為埃及解困,約瑟冷靜,對哥哥們寬容,他可以說是口硬心軟。約瑟聽完哥哥們說明他們的目的與家境後,便要求他們打發一人回去,把小兄弟帶回。但三天後,他改變了主意,只要他們留下一人,其他人可以回去。 約瑟沒有當場表明身份,報昔日之仇,他也沒有六親不認,把他們打發。他是先隱藏身份,並要求見他的小兄弟。不單如此,他還給他們糧食可以回去解困。約瑟認出兄長時,沒有無名火起三千丈,要把昔日二十二年之怒氣發洩出來。相反,他沈住氣,他要求見他的小兄弟,可見他仍有情。從他改變要求,只要他們留下一人,又給予糧食,可見他是有恩。 約瑟的哥哥們不是沒有錯,人是會冒失犯錯,但人不要衝動報仇。報仇總有因,但人不一定要做可以做的事,人要做更美的事。能打敗敵人固然好,能把敵人化為盟友更好。人見仇敵遭報遇難,人會下氣,但仇敵能歸正改好,更有意思。 雅各與以掃,約瑟與哥哥們的仇怨,出於「貪」與「妒」,都是源於自我中心。人要化仇解恨便要由自我中心轉化至他人中心,冷靜與寬容,是化解冤仇的好方法。 試想想若約瑟認出哥哥門後,質問他們二十二年前的事,他們百辭莫辯,罪有應得。約瑟繼而重判他們,使他們有家歸不得,讓他們嘗嘗他的苦。他如此一來,或許可以下了氣,怨也會消了,但後果會如何?兄弟可以相認但不相親,父親雅各知道真相後,只會加深他二十二年前的傷痛,這是他們該得的,他亦無話可說,但他的心只會更痛更碎。約瑟還會解一定之困嗎?或會或不會。縱然會,也可以百般刁難,要他的哥哥們天天看他的面色,仇是報了,氣是出了,但對誰都沒有好處,對約瑟也沒有。約瑟沒有即時洩憤,他寬厚相待,要求見他的弟弟,也給予所需之糧,可見他的冷靜與寬容。 人與人之間難免會各有得罪,先不要衝動,也不要小氣,要以冷靜寬厚的心對待得罪我們的人。自己有得罪人,也有被人得罪的時候。當被得罪時,心中會有不忿,甚至怒火中燒,腦海中會出現對方種種的不是,甚至出現多種可以回報的方法。在過去年日中學習了一件事,便是「生氣卻不要犯罪,含恕不可到日落」(以弗所書四章26節)。 怒氣不要延續,怒氣不下,會燒壞腦,只會出壞主意,只會做錯事。放下與冷靜的第一步,是先不去想,先放一放,等一等會有出人意外的結果。很多時候,自己會把心中的怨話寫下來,然後便不再想。過了一段時間,拿出來一看,會發現很多想法,很多説法都會過分甚至有錯。冷靜之後再想,會想得更準確,也可免犯錯。放下、冷靜與等候,是處理衝突的好方法。 「寬厚」說時容易做時難,人總是求公平,所謂冤有頭債有主,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這是人之常情,但人要有神的性情。寬厚源於愛,本於情,而情愛之事往往便是超乎常理。 我曾有意無意冒犯別人,自己心中有愧,明白咎由自取,知道日後會失去一些機會,少了一些關係。但當對方主動再給我機會時,不單自己得到釋放,心存感激,更因此而學會對人寬厚。不單要人如何待我,我便如何待人,也要因別人如何寬厚待我,我也要如何寬厚待人,這好處非同小可。 「能忍一時忍一時,得饒人處且饒人」是待人之道,也是利己之法。少一點仇恨,多一點恩情,人生會更美。人與人之間會有怨與仇,但人要以恩與情來處理,來化解。「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不無道理。


(二)不虧不憂(26-38節)

約瑟的一生有夢也有淚,在四十二章24節記載了他第一次的哭。「男兒有淚不輕彈」,當約瑟聽見他兄長間重提二十二年前的事,他哭了,是因為想起自己的冤屈,還是想起他的父親與小兄弟,經文沒有明說。對約瑟而言,如今有權有勢,有家有子,可以說是吐氣揚眉,再苦的過去也已成過去。如今前途是一片光明,是喜不是悲,他哭是出於情,親情與兄弟之情,這從他的安排可見一斑。他暫不相認,故意捆綁了西緬,把他留下,免得他們不回來,又吩咐人把糧食裝滿,又把銀子歸回各人的口袋,打發他們回去。 約瑟這一切出乎他們意料之外,一個一國的宰相要見他們的小兄弟來證明他們不是奸細,又給他們放滿糧食,在路上又發現銀子仍在,實在匪夷所思。從他們的反應中可見他們認為這是神追討他們昔日的罪,從21-22節他們的對話中表達出來。他們知道他們的錯,在過去的二十二年,平安無事,想不到如今他們的罪追上他們了。當他們在路上發現銀子仍在口袋中,他們心虛了,他們的反應是「提心弔膽,戰戰棘棘」,他們認為是神對他們作的事。試想想拿了糧食,沒有留下銀子,這不是賣糧,這是偷糧。他們如今面對多一個難題,一方面要說服父親讓他們把便雅憫帶去埃及,另一方面,到了埃及又要解釋為何沒有留下銀子。 「憂慮」是人一種很難處理的負面情緒,「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聖經》中要人「不要為明天憂慮」,(馬太福音六章34節),又說「應當一無掛慮」(腓立比書四章6節),談何容易。憂慮的來源有很多,有的是因為未知之數,不知將來會有何事發生,又不知何時發生,以至不能及時準備,因而產生憂慮。也有因為已發生的事,由於自知其過,難辭其咎,瞞得一時瞞不了一世,心恐東窗事發,又怕報應臨到,因而憂慮。 在約瑟哥哥們這事上應為後者,他們把約瑟買了之後讓父親心碎,約瑟的情況是死是活,是好是壞亦不得而知。事隔二十二年,家中便少了一個弟弟二十二年,父親便少了一個兒子二十二年。當他們提及家境時,提及「有一個沒有了」(13節),他們沒有忘記。他們對話中也沒有忘記這弟弟之失去是與他們有關,是他們所為,是他們的罪。 在三十七章約瑟被賣時,沒有記載詳細的內容,但在四十二章卻提及當時他曾哀求,他們見他心裏的愁苦但不聽。他們如今後悔了,因為他們認為目前的難處是因為昔日之錯而有的。當他們發現銀子在口袋中時,更認為是神在報應他們。 所有的罪,可以說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傳道書》中明明的說: 「少年人啊,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十一章9節)。又說,「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十二章14節)。神必審問,神是公義的,不能以有罪為無罪。人犯罪的一刻,審判便開始,有即時的,有延時的,有外在的,也有內在的,不單會累己,也會累人。物質界有物質界的定律,人的生命與生活也有它們的定律。依律而行便會順,背道而行便會憂,這是定律。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也不驚」,人一生難免會有虧心的事,但人不要置之不理。已錯的事不能改變,但不是不可以補救,未錯的事,有它發生的可能,但不是不可以避免。正如人會病,病了便要醫,未病便要防。 不久前聽了一篇道「拆牆者」,引用了《以弗所書》二章14-15節,提醒人不要建牆要拆牆。在講道中牧者引用了一個別人的例子,一個自己的例子,提醒信徒如何處理已有的錯。人得罪我,我要寬容,我得罪人,我要認錯。牧者提及他二十多年前得罪了一位傳道,最近終於找到他與他和好,心中便如釋重負。當天聽到時,我也想起了四個人,自己也要與他們和好,有得罪我的,也有我得罪人的。得罪我的不是要走到他們面前告訴他們我原諒他們了,而是要主動地關心他們,約見她們,這便是和好的表現。 約瑟沒有把哥哥們趕走,也沒有舊事重提,只是做他該做的事,給哥哥們所需要的,這便是和好。我得罪別人,便要約見,見面前要準備該說的話,要送的禮,見面時真誠地向對方道歉,該做的事要做,該說的話要說。 約瑟的哥哥們心中有愧22年,真累!有一首詩歌「我罪極重」,它在告訴人罪是有重量的。每一次的認罪,每一次的改過都會感輕罪的重量。保羅勸勉自己說,「對神對人,常存無愧的良心」(使徒行傳二十四章16節)。人要活得輕省無憂無慮,無疚無責,又或少憂少慮,少疚少責,便要不斷處理已犯的罪,避免未犯的罪。 約瑟哥哥們的錯,連累了父親也拖累了自己,如今是面對的時候了。人總要面對自己所言所行,避無可避。人要不憂慮便要不虧心,人要不虧心便要負責任,也要防範。不虧便不憂,不憂要不虧,為人要正,心要清,不貪不妒,不自我中心,人便會更輕省更喜樂。


結語

人生有起有伏,有喜有憂。起與伏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要看其果; 喜與憂也不一定好,不一定不好,要觀其因。約瑟的際遇可以說是峰迴路轉,由階下囚一躍而為一國之宰相,由被賣離家的弟弟一變而為可救全家的兒子。 他是被哥哥們出賣,他們是有負於他,但他沒有以怨報怨,他以冷靜寬容面對他的哥哥們,能忍能饒,這是寬容之道,也是處世之道,值得用心學習。 約瑟的哥哥們記起往事,心中有愧,但事實已不能改變,只能心中負疚,日憂夜累。人要無憂,便要不虧,犯了錯要負責,未犯錯要避免,能負能避,這是明智之舉,也是為人之道,值得引以為鑒。

聯絡我們
地         址:香港新界葵芳貨櫃碼頭路71號,鍾意恆勝中心1203室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早上9: 00 至下午5: 3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電         話:(852) 2409-1233      傳         真:(852) 2615-9806
 

完成提交!多謝!

訂閱電子報
請電郵至 info@gnci.org.hk 或填寫訂閱電郵

多謝訂閱!

Copyright © 2021 GoodNews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Ltd 真証傳播.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