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四十六、放手是為了得著

“放手是為了得著”,已記不起是從哪裏聽見這句話,好像是有關男女之間的愛,其中又似乎很有哲理,很有智慧。在《拔苗助長》一文中,曾提及我往往因為自己過高或偏激的期望而得罪人,傷害人,自己的語氣重了,態度差了,甚至方法錯了。經過屢次的失敗,多次的教訓,自己提醒自己要學習給別人多點空間,對自己也可以有多點保護,不要讓人喘不過氣,也不要令自己不斷犯錯。 接納別人,操練忍耐,對我而言可以說是我一生要學的功課。有時候會覺得做人如同做運動,明知某一個動作該如何做,但做不出來便是做不出來,心有意而力不足。自己會提醒自己,現在做不到不一定以後做不到,但又會想到自己做不到,也可能實在真的做不到。若是如此,能改進便改進,不能改進便盡力而為或量力而為。終究人隨著年紀,身體會變,目標也要隨之而變,不能勉強也不要強求。自己不強求自己,推己及人,自己也要學習不要強求別人,強人所難。有些人或許是需要時間,有些人也可能是到了極限。這不是“放棄”,這是“放手”,重要的是心態與目的,放是由於對人的體恤,為的是別人的好處。有時候對方會不明白,甚至會誤會,自己也要學習忍耐,學習接受。 記得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帶他們去學游泳,自己也會好奇觀察其他家長如何教他們的孩子。多次看見別人的孩子在掙扎,但他們的父母卻在旁邊袖手旁觀,沒有即時伸出援手。他們的孩子雖然是伸手可及,但他們總是會等一段時間才把孩子從水中拉上來又或扶他們一把。看多了也聽了這些父母對孩子的解釋,自己也明白了。父母要忍手,孩子才會學會所要學的,忍手不是忍心,忍手是為了成功,放手不是放棄,放手是為了得著。

想起《申命記》三十二章11節中的一句話,“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之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 在這一節的上一節中,提及神對以色列人是會“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 10節提及的保護與11節提及的攪動並沒有矛盾。11節的描繪非常生動,母鷹會攪動巢窩,逼使雛鷹離開巢窩,學習飛翔。牠又會在雛鷹之上,一旦發現雛鷹有危險時,又會把牠們背在兩翼之上,不會置之不理。攪動與背負便是母鷹為了雛鷹的成長而不斷在做的兩件事,攪動背負,一放一收。 回到《新約》,從耶穌對門徒的忍耐與教導,從保羅對教會的責備與關愛,更深地體會“放手”之道。“放手”不是“放棄”,放是為了對方的學習,是為了的對方的成長。耶穌在離世之前對門徒說,“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裏來” (約翰福音十四章18節)。主是以馬內利,主永不撇下屬祂的人,這可以從祂在《約翰福音》十四至十六章的臨別贈言與祂在十七章的禱告中清楚看見,深深體會。保羅對信徒為父為母的心,從他的書信中也是明顯可見的。信徒離經背道,紛爭敗壞,他一邊責備之嚴厲,但另一邊關心之迫切表露無遺,甚至他對信徒提及要為他們再受生產之苦(加拉太書四章19節),可見他迫切的心,掛念之情。 教會歷史至今已超過2000年,一代接一代會一直延伸至主的再來。教會的使命要延續,教會的事工要承擔,但是工人也要一代接一代,要薪火相傳,不要青黃不接。神的工人要忙於事工,也要培育工人,為要傳承神的使命,承接神的事工。培育工人並不容易,都是勞心勞力的事。

回想自己在過去的年日中,不少牧者信徒在我身上花了不少時間,付出不少心血,自己才可以多走幾步,多懂些事。沒有付出,那有收成。回想別人在自己身上的付出,心中有愧,一是自己仍有太多需要成長可以改進的地方,同時也有不少軟弱仍會常常故態復萌,屢犯不改。推己及人,自己對別人卻沒有別人對我一般的忍耐與寬容,實在心中有愧。這些有愧的感覺,不是要自己內疚,而是對自己的督促,對自己的提醒。一方面督促自己不要辜負神與人對我的寄望,另一方面是提醒自己要堅持對別人的期望。 有一句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這句話有點消極也帶點負面。我提醒自己,“人不放我,我不放人”,指的是人不放棄我,我不放棄人。我會放手但不會放棄,同樣我也希望關心我的人,會放手給我成長的空間,但不會放棄我成長的可能。


禱告

求神讓我回想神與人對我的愛,不忘恩也不負恩,不會跌而不起,也不會勝而不進。不自卑,也不自傲,不斷改進,不斷成長,能謙虛受教,能勇於改變。 同時,也求神幫助我扶助有需要的人,鼓勵灰心的人,要給人希望,不要令人失望,慎言慎行,不傷害人,能建立人。提醒我要推己及人,但也要明白別人,按人所是,按人所需,給予適當的空間,也給予適時的幫助。求神給我智慧,能收放合宜,能忍耐,能承擔,不單顧己也顧人。靠神的能力,盡己的責任,與人一同學習,一同成長。 奉那永不放棄我的主耶穌基督之名而求,阿們。


反思

做人不是一門科學,乃是一門藝術,因為一樣米可以養百樣人,但天下間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為人之道,對人之理,需要智慧。保羅在《腓立比書》一章9-10節中為信徒禱告,“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 人與人之間需要愛,這是不容置疑,也是明顯之理。但在愛的事上,需要知識和見識,客觀與主觀的體會,以致可以分別是非,誠實無過。愛而不縱,以致不會“愛你變成害你”。保羅為信徒求,要他們的愛心在知識和見識上可以多而又多,這不是貪得無厭,這乃是生命所需。 人愈明白便愈有智慧,能分辨輕重對錯,能作合宜合時合理的選擇,可以達到榮神益人利己的結果。人要能放該放的,能守該守的,便要眼明耳靈,從自己的過去,從別人的身上多學習。人也要手勤腳快,在人群中有交往有操練,如此才可以學有所成,人有所長。 做人難,愛人更難,但難不是要人放棄,乃是要人用心。為人者該好好做人,也要好好愛人,這是為人之道,人便應行在其上,這是神的心意,人便應順道而行。神會與人同行,人不用放棄,人可以放心。


回應

「放手」的確是人一生要學習和操練的功課。常見有人因著被動或不得已而被迫「放手」遭受著各種心靈的失落、挫折和緊張,願意主動「放手」實在是一種智慧。 「放手」予人發展的空間,也給己成長的機會,能夠安然「放手」是一種自由。 「放手」不是放任或放棄,乃帶有肯定、信任、寬容和忍耐,適時得宜的「放手」是一種藝術。 「我」常常是無法「放手」的主要障礙。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立比書二章5節)–「基督耶穌的心」能引導我們超越「我」而獲得神國度和管家身份的寬廣視野,主十架捨己的生命榜樣更能幫助我們勝過「我」的攔阻而甘願「放手」 。看來,「放手」提供了我們擴展與神與人與己關係的契機,是個人生命成長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只要願「放手」,就定有所得,而且常常能得的更豐盛。 林國輝牧師 麥城華人浸信會國語堂 2021年3月15日

「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之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 《申命記》三十二章10-11節 「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 《約翰福音》十四章18節 「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裏。」 《加拉太書》四章19節

聯絡我們
地         址:香港新界葵芳貨櫃碼頭路71號,鍾意恆勝中心1203室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早上9: 00 至下午5: 3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電         話:(852) 2409-1233      傳         真:(852) 2615-9806
 

完成提交!多謝!

訂閱電子報
請電郵至 info@gnci.org.hk 或填寫訂閱電郵

多謝訂閱!

Copyright © 2021 GoodNews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Ltd 真証傳播.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