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
(引言:要運用減法的思維善用新媒體,必須要學習分辨哪些該「去」、哪些該「存」,才能做到去蕪存菁。今期〈分辨〉,筆者與讀者們分享一些箇中體會。)
視覺連繫情感,情感建構印象。
作為資訊發佈者,教會、福音機構和基督徒要運用減法的思維善用新媒體,必須掌握視覺、情感和印象三者之間的關係。視覺上的擠擁失焦,很自然會令受眾感覺煩厭;視覺上的空間聚焦,亦自然會令好感油然而生。清晰簡潔的視覺材料讓資訊發佈者更容易與受眾產生情感上的連繫,進而建構良好印象,令資訊得著傳揚。要調控好這三者的平衡,分辨能力的鍛鍊至關重要。
要鍛鍊分辨能力,關鍵在於觀察、思考、嘗試。
在開拓新媒體的應用時,不少機構同工們都對如何掌握分辨好的資訊發佈形式和內容感到相當頭痛,筆者常常鼓勵同工們要多看多觀察。觀察甚麼?到哪裡觀察?看過好東西,回頭再看哪些本來以為水平不錯的,就會發現自己的眼界視野不再一樣。因此,要培養分辨能力,觀察不應只停留在新媒體上,而應拓展到生活的不同層面。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觀察的東西實在太多,下次你經過地鐵站時,留意一下一個又一個的燈箱廣告,有哪一個會令你停下來看清楚,為什麼?到書店找幾本攝影集看一看,為什麼你會喜歡這本多一些,卻對那本不屑一顧?打開讀者文摘,在眾多不同題材的文章中,為甚麼你總是先看開懷篇?這些生活中的觀察與思考,能培養我們對美學、對品質的修養,感受空間與留白的威力,提升我們分辨好壞的能力。
在新媒體上觀察別人分享的資訊,我們慢慢會發現有一些資訊總是與別不同,這就很值得我們從中思考學習。為甚麼這個訊息能引起我注意,甚至會想再多看一點詳情?為甚麼哪個訊息我連看都不看,在十分一秒間就自動把它過濾掉?通過仔細的觀察,將會引伸更多不同的思考問題和向度。這當中主要涉及三個層面。第一,資訊發佈的形式如何配合平台特性、受眾需要、美學標準;第二,資訊發佈者運用圖像的方式;第三,資訊發佈者編輯文字的技巧。
在推動基督教新媒體運動的過程中,筆者就是透過不斷觀察和思考,然後大著膽子作嘗試,去尋找最合宜的資訊發佈方式。例如筆者每次寫此欄的文章,都必定先要挑選一張能令筆者喜歡的相片以配合主題。這張相片發揮的作用不單是作為插圖,更是刺激性筆者的情感與靈感的重要泉源。筆者選取相片的準則,首要是貼題,然後是視覺美學上的優美,再者是能連繫讀者的情感。在文字上,筆者從構思文章的階段就為文章在新媒體平台上發佈作準備,包括會草擬三至四個重點,作為OneSlide版本的內容;這些重點復又成為筆者在新媒體平台上貼文時的素材。雖然在文章內容上,筆者要清楚論述,自然會寫得較為詳盡,但在透過新媒體發佈文章時,卻總是力求簡潔,讓受眾能在片言隻語之間就能抓住一個重點,吸引甚注意力。
讀者們在facebook上看到本欄的貼文(http://facebook.com/netfish.hk),就是筆者經過不斷觀察、思考和嘗試的成果。OneSlide版本的出現(http://oneslide.cc),亦是這種過程的另一成果:因著看見圖像和簡潔的文字較易引起興趣,故把約1,000字的文章濃縮成四點。如果這個短版能引起讀者興趣,讀者自會按連結進一步閱讀足本;如果短版都不能引起注意,貼出長版效果只會更差。
這些體會,說起來都不是一些很難做到的事,只要教會、福音機構和基督徒認清方向,透過觀察、思考、嘗試去掌握適合自身需要的方法,就能分辨哪些該留、哪些該裁,要運用減法思維善用新媒體,自能得心應手。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註:或譯:喜愛那美好的事),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立比書 1:9-10)
延伸閱讀
1. 漁翁撒網@真証傳播facebook專頁 2. 漁翁撒網@真証傳播.精華版
互動平台
Facebook專頁:http://facebook.com/netfish.hk 基督教新媒體運動:http://netfish.cc 相片來源:Photo: ufukvural / dollarphoto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