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人生的故事

引言

雅各一家的故事很快便要結束了,由二十五章雅各的出生到五十章約瑟的離世都是記載關於他一家的故事,可見他一家在《創世記》中之重要性。雅各與哥哥以掃的恩恩怨怨,他與愛子約瑟之生離死別,他兒子間的恩怨情仇,可以說是峰迴路轉,迂迴曲折,但最後都是大團圓結局。雅各終於與約瑟重逢,一家人終於化險為夷,兄弟相認,父子重聚。 這些事跡的記載,不是為了有故事可說,有事跡可談,而是為了要成為借鏡,要從中吸取教訓。記得有一次在一個講道研習班中,一位講員指出述事文中所記載的事跡有它的重要作用。《聖經》記載的不單是人的故事,更是神的故事,是神在人經歷中顯明祂心意的故事。不但如此,神的故事更是為了要影響人的故事。意思是神記下了人的歷史是要人從歷史中明白神的心意,然後根據所明白的,寫下人自己的故事。 自己聽後,對《聖經》中的記載再不是求知「事之始末」,更是要求知「神的心意」。不單要按神的故事來寫自己的故事,也盼望自己的故事可以成為神的故事,被神所用,可以幫助別人寫好他們的故事。《聖經》中故事的教導有正面與反面,有該學的與不該學的,但願我們的故事可以正面多於反面,該學的多於不該學的。 在四十六章中雅各與愛子約瑟重逢,可以說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卻是在神的心意之中。正如約瑟在四十五章7節中所說,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余種在地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存你們的生命。」 約瑟可以說是深明大義,因此他可以既往不究。 約瑟自從被賣至埃及之後,處處顯出他對神的敬畏,也處處可見他被神之重用。他的智慧超乎常人,是神所賜的。他的為人高尚可敬,是人該學的。雅各一生要得的都得了,但付出了沈重的代價,約瑟一生要成的事也成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二人的一生截然不同,是我們要借的鏡子,有我們要學的功課。


(一)顧念周全的約瑟(1-6節)

約瑟能治理埃及全地,事出有因。他不單能解夢,他辦事也精明。他為法老解夢,繼而獻策,後被委以重任,他亦不負所托,為埃及解困救災,也使全家化危為安。大事他能辦好,小事他也可以。 在約瑟去告訴法老他的全家到埃及前,他在四十六章31-34節已細心地作出安排,甚至預先提醒他的弟兄該如何與法老應對的話。他提醒他的弟兄,若法老問及他們以何事為業,他們不單要據實告知是牧羊,更要向法老提出請求把歌珊地賜給他們。約瑟之所以如此指示,乃因「牧羊的都被埃及人所厭惡」 (四十六章34節)。 查一查歷史,這是與埃及歷史上的西克索斯牧人(Hyksos)王朝有關。西克索斯人是來自阿拉伯半島的遊牧民族,從公元前十八世紀便開始入侵埃及。自公元1730年第十四王朝開始,埃及各地的統治者都成為西克索斯人的封臣。在十五和十六王朝時,埃及徹底地成為西克索斯人統治的國度,包括第十七王朝十位法老中的前七位。最後在1567年由阿赫默西斯(Ahmosis)法老推翻了西克索斯人的統治,建立了第十八王朝。牧人王朝的統治對於埃及人,可以說是刻骨銘心。 約瑟用心地要弟兄們向法老要求歌珊地,不單因為歌珊地是一片非常適合牧羊的好地方,另外歌珊地是在埃及的東北面,離首都有一段距離。約瑟很有智慧,他明知埃及人對牧羊的有成見,他又知道歌珊地適合牧羊,他便做了一件兩全其美的事。 人生中是會有問題,但人應盡量減少問題。人若可以解決問題,這固然是件好事,但人若能避免問題,不用解決,這是更好的事。人要學習考慮周全而行事,不要到問題出現時才察覺,可以省去解決問題的時間與精力,人便可以成事更多。 敏捷與衝動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三思而後行」有它一定的道理與重要性。很多年前,曾買了一隻杯,杯上寫了三句話,「現在做該做的事,要做得對,只做一次」 (Do it now, do it right, do it once)。這是提醒人做事不單做,還要做得好,以至不用重做。忙不一定好,快也不一定對。 謹慎與拖延也是截然不同。謹慎是為了成事,是為了省時。在我中學時期,參加學校的泳隊,每次練習前,教練都會帶領我們熱身。熱身是為了避免抽筋,五分鐘的熱身,會影響隨著而來的一小時練習。 人做事要敏捷也要謹慎,不要衝動,也不要拖延。凡事三思而後行,甚至三思而後定,多問別人的意見才作決定,以免日後因疏忽而出錯。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每天用點時間想一想當天要做的事,想想先後次序,分配所需時間,然後才開始一天的工作。每年在年初,為過去一年作回顧與檢討,為剛到的一年定目標與方向,這是需要時間的,但如此做也會為人節省時間。先靜而後動,周詳的計劃,對己對人都有好處。


(二)悔之已晚的雅各(7-12節)

這段經文記載了約瑟把父親引到法老面前,雅各為法老祝福後,法老問雅各之年歲。雅各告知法老是一百三十歲後,他加了一句很發人深省的話,「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一百三十歲並不短,亞伯拉罕一生一百七十五歲(二十五章7節),以撒一生一百八十歲(三十五章28節),雅各的兒子約瑟一生只有一百一十歲(五十章26節)。雅各最後壽終時一百四十七歲(四十七章28節),他在埃及住了十七年才離世,為何他說他的一生少呢? 《傳道書》五章20節中說,「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神應他的心使他喜樂。」 有英文譯本譯作「人不多回想自己過去的日子,因為神使他的心充滿喜樂」,意思是人因目前的喜樂而不用回想過去。 曾有不少朋友年紀大了之後,回想過去時,不是喜柴,而是婉惜,後悔,自責,但已回不了頭,成了一生中的遺憾。正如在四十六章的「三無人生」一文中提及的生而有疚,死而有憾。人生過得好,能緊慎,有周全,年紀愈大,值得回顧的事便愈多,每每愈想愈喜樂,回味無窮。但相反,若人生中屢次犯錯,一錯再錯,留下的,不是美好的回憶,而是沈痛的記憶。人不想記起,人巴不得可以從記憶中刪除。 記得自己在信主後,一天翻看自己的照相簿,發現自己信主前有好幾年的日子過得真是無法無天,甚至從照片中都能看得出來。當時自己心中又氣又羞,把這幾年的照片全部撕毀,一心想把這幾年的人生從我個人的歷史中刪除。 雅各不單說他的一生又少,他也說又苦。不想記起的年日真的不少,其中經歷的苦也實在很多。這一切自問都是咎由自取,與人無尤,也可以說是自食其果。人生中有些苦是苦有所值,有些苦是苦不堪然。約瑟的苦,耶穌的苦,歷世歷代信徒為信仰所受的苦,宣教士為宣教而受的苦,都是苦有所值。因犯錯損人,由於自私貪心,魯莽衝動而受的苦,這是自討苦吃。 自然界中有自然界的定律,人生中也有人生的定律。人若按律而行,人生便美好,人若背道而活,人生便悲苦。正如《箴言》三十章33節中所說,「搖牛奶必成奶油,扭鼻子必出血,照樣,激動怒氣必起爭端」,這是生理與生活的定律。因此,人若要日子不少不苦,能又多又美,便要不斷尋求神的心意,以致可以明白神的心意,並按之而行,如此便能帶來美好的人,人不用回顧而感慨,人可以回想而感恩。 科學家不斷的探索研究,為要找出宇宙的定律,並加以善用,應用在人生活之中,使人生活可以過得更好。人也應不斷的探索研究,找出人生的定律,並遵之而行,用在人生之中,使人一生可以過得更美。為了不用悔之已晚,人便應及早尋道,即時行道。神造人的原意是要人享受而非忍受,但人偏行己路,任意而行,違背了神的心意,最後便破壞了神的美意,一生又少又苦。 「往者已逝,前路尚遙」,但人生余下還有多少年,無人可知。過去的每一天都不會回來,現今的每一天都應當好好珍惜。學習約瑟的顧念周全,避免雅各的悔之已晚,不單自己如此,也要助人如此,一同共創明天,會是更好的明天。如此便可留下更美的昨天,讓人可以回味無窮,感恩不盡。


(三)物盡其用的約瑟 (16-26節)

約瑟不單對人善待,顧念周全,他處事亦相當精明,懂得物盡其用之理。他為法老解夢後,說明埃及將會有七個豐年但隨後又會有七個荒年。在豐年時為荒年作凖備,把豐年時的餘糧儲起,以備荒年之用。他不但用所儲起的餘糧,更是加以善用。 當全地缼糧,人便要向法老用銀子買糧。銀子用完了,但飢荒仍未過(13-14節)。約瑟沒有因此便不賣糧,他轉而以畜換糧(15-17節)。約瑟為法老得了埃及地所有的銀子與性畜後,到了下一年,糧食又用完了。這一次不是約瑟建議,而是那些人自動獻計,願意用土地換糧食,如此約瑟把所有的土地都收歸法老。約瑟明白,有地而不耕,有而無用,是浪費。他把種子發給百姓,使他們可以種地,他收取五分之一給法老,余下的歸百姓。他是以糧食換收成,一能養活百姓,二能為法老進賬。對百姓而言,他們沒有怨言,反而對約瑟感恩不盡,因此他們說,「你救了我們的性命,但願我們在我主眼前蒙恩,我們就作法老的僕人」(25節)。 約瑟能善用資源,助己助人,他在法老前盡忠職守,他在百姓中排難解困,可以說是上下都得人心,這是處事精明所致。人的生命不單有限,人的資源也有限,成功與失敗的人,分別在於如何善用有限的人生與資源。 善用與計較是截然不同的事,有些人凡事斤斤計較,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大方也不慷慨,這不是德。有些人懂得把握時機,作合時之事,能善用資源得更大回報,這是智。人不要為利而不擇手段,但人應善用所有而增加成效。 我多年前打文章都是用手打的,後來有人介紹我用語音輸入法,我省了不少時間。若有而不用,那不是好的堅持,那是愚昧頑梗。有人有同樣的積蓄,若加以善用,作合適投資,帶來更好的回報,何樂而不為。在我的事奉中,我常提醒同工們若五元可以買到的東西,便不要用十元,一小時可以完成的工作,便不要用兩小時,因為我們要對差遣我們的神與支持我們的人負責。 在教會中的服侍也是一樣,我常提醒弟兄姊妹,在神的家中,我們是神的僕人,也是神的管家。凡事凡物要善用,不能掉以輕心,不能隨意亂用。不單要善用,也要不斷改進,能有更好的方法,便用更好的方法,能有更有效的渠道,便用更有效的渠道,以致能帶來更好的果效。 約瑟待人接物合情合理,對人照顧周全,處事物盡其用,對人有愛心,對神有忠心,不負人,不負神。他的一生不單是美好的,而且是成功的。他的一生自己過得好,無疚無悔,他的一生也能造福別人,有恩有情。這一切都是源於他對神的敬畏,「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箴言一章7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箴言九章10節)。與神同行便有神的同在,約瑟的一生是與神同行的一生,也是有神同在的一生,他能救國也能保家。如此人生不單要敬佩,更要效法。

結語(27-31節)

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歌珊地住下,雅各住了十七年後便離世了。他在離世前吩咐約瑟要把他帶回迦南地,把他葬在他祖父與父親所葬之地,他沒有忘記耶和華對他祖父與父親的應許。 雅各和約瑟的人生都已過去,他們也已留下了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故事也是神的故事,因為可以從其中看見神的心意。但願他們的故事與神的故事幫助我們好好地寫我們的故事,又願我們的故事可以幫助別人寫好他們的故事。 人要顧念別人為人安排所需,人也要謹慎做人免得悔之已晚,人亦要善用所有物盡其用作神的好管家。好好顧人,好好做人,好好做事,不單自己一生會更好,也會使別人的一生更美,又好又美的人生,這也是神的心意。

聯絡我們
地         址:香港新界葵芳貨櫃碼頭路71號,鍾意恆勝中心1203室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早上9: 00 至下午5: 3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電         話:(852) 2409-1233      傳         真:(852) 2615-9806
 

完成提交!多謝!

訂閱電子報
請電郵至 info@gnci.org.hk 或填寫訂閱電郵

多謝訂閱!

Copyright © 2021 GoodNews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Ltd 真証傳播.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