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拔苗助長
在過去的年日中,自己很看重一件事,便是信徒的栽培。自己很努力的追求,很拼命的學習,自己常常提醒自己,重要的事需要認真的人去做。神的教會,神的事工都是極之重要的,因此我們要認真地去做,要好好做便要好好学。沒有好的裝備,怎可以有好的承擔。我不單對自己有要求,對別人也有要求。自己會用心盡力去教,也要學的人用心盡力地學,自己相信嚴師才會出高徒。 自己的用意是好的,但期望與方法往往有時會過於偏激,以至在自己的表現,語氣,方法上都帶來了不少負面的影響,傷害了不少真心求學的人,樹立了不好的榜樣,產生了不良的結果。到自己如夢初醒時,但已悔之而晚。如今偶然也會舊患復發,要時刻提醒自己,以免重蹈覆轍,一錯再錯。 “拔苗助長”來自《孟子. 公孫丑上》,故事提及一個農夫,見自己田裡的禾苗長不高。他見禾苗一直不長,自己便想出辦法,到田裡把禾苗一棵棵地拔,由早忙到晚。回家後,對兒子說,“我幫禾苗長高了一大截”,兒子聽後,跑到田裏一看,禾苗都枯死了。故事是要說明人若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而主觀地急躁冒進,便會弄巧反拙。
自己年幼時已聽過這故事,但想不到自己竟然是一個現代版。每一個人學習的起點,進度,能力甚至結果都會不同。人可以對人有期望,但不可以勉強別人與自己一樣。欲速則不達,人要按各人之不同而施教,不要把自己投影到別人的身上,要把自己放在別人的處境中。由對方的起點出發引導對方,按對方的能力朝著對方能達到的目標前進。出發點,速度與目標都會因人而異,好的老師是要因人施教。 在反思與反省中,體會到自己之所以如此魯莽,有兩個原因,一是看不見自己的驕傲,二是忘記了自己的過去。《羅馬書》十二章16節中提到“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 經文中指出人要俯就卑微的人,意思是比自己弱的人,而前後提到不要志氣高大,也不要自以為聰明。 人不能俯就別人,皆因自視過高,目空一切。不顧別人的人有不少,顧念別人的人並不多。人要明白自己可以,別人不一定可以。不俯就別人,別人便會受苦。自視過高的人見別人跟不上,還會以為自己太強太好了,以致人跟不上。事實上,是人不明白人的能力與需要,以致不能讓人跟得上。
此外,人也會忘記自己的過去,沒有想過自己也曾與這些人一樣,是經過不少年日才到今天的地步。而自己能有今天,也是因為昔日別人的教導。自己回想,在過去也真的曾讓不少人憂心,費心甚至傷心。人不體恤別人現今的軟弱,往往是因為忘記了自己昔日的失敗,更忘記往日人對自己的包容和忍耐,神對自己的憐憫與恩典。 人生中總會有比人好比人強之處,助人為快樂之本但若不能按人所需所能,只求表現自己,把不合理的要求強加於人,最後只會是拔苗助長,兩敗俱傷,害己害人。
禱告
天父,求你幫助我們承擔袮教導的命令,要把主教導我們的,《聖經》中指引我們的,教導那些不知道未明白的人。但也求神給我們溫柔謙和,體貼細心,以對方為念,由對方出發,循循善誘,按部就班。禁止我們志氣高大,自以為聰明,不顧別人的能力,只求達到自己的目的。 願我們都能以耶穌為榜樣,對人有耐心的教導,恆久的忍耐,真心的期望,適時的提醒,把人完完全全的引到神的面前。奉那用不變的愛來愛我們,救我們,教我們,用我們的主耶穌之名而求,阿門。
反思
信徒生命當中應有自己的“保羅”,可以指引自己,幫助自己生命的成長,但也要有自己的“提摩太”,可以幫助對方,扶持對方,使對方的生命也可以成長。人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帶來生命的成長,但若教不好,學不對,生命便會停滯不前。 從《聖經》中,可以從神,從主與使徒們看見教的榜樣,又可以從以色列人,教會與世人看見學的鑑戒。在學習之中,學生固然有責任要負,為師者也有職責所在。人生中總有要教可教的“提摩太”。要教得好,不單是內容更是方法,不能急也不要傲。信徒間要互相有正面的影響,自己強的要幚助弱的,自己有的要分給那沒有的,內容要對,心態與方法也要對。
回應
作為教牧在讀過文章之後,心裡有說不盡的慚愧。文章帶來的提醒不難在理性上全然接受,但要對付「看不見自己的驕傲」和「忘記了自己的過去」的過失,同樣不能「拔苗助長」。當中要求我「放慢腳步」,讓神整治生命。我想到這包括細心聆聽神透過聖經的提醒、耐心接收來自屬靈長輩的指導、願意謙卑下來承認錯誤,與及委身找方法避免再犯等各方面。如此被神重整生命的步伐是沒有捷徑。可惜現今是一個「要求快」的世代,自己也被「要求快」影響,往往在對付自己上看不見即時的結果,就會把這爭戰棄置一旁。最終在信徒栽培的事上重蹈覆轍,又再傷害有心追求屬靈成長的信徒。盼望這次有機會寫這回應,可以讓自己更願意「慢下來」讓神整治在栽培信徒上「拔苗助長」的缺憾。 伍宏濤牧師 美國華盛頓州肯特市 宏恩華人宣道會主任牧師 2020年10月30日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 《羅馬書》十二章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