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三十七、乘人之危,成人之美

中學讀生物科時,其中談及生命的特徵。印象中有六個,如今能記得的只有三個:成長、生殖和反應。成長和生殖都很容易理解,反應的意思是對外在環境有回應,包括感覺與行為。生命的表現是反應,生命的優劣也在於反應。人在不同環境中,人面對不同的處境,或好或壞,人的反應會顯示出人生命的優劣。從另一角度來說,人對別人的處境所作出的反應,也同樣可以顯示出人生命的優劣。 耶穌在《馬太福音》七章16節中說,“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其後在17-18節中進一步說明好樹結好果,壞樹結壞果,這是生命與生活的關係,人生活的表現反映了人生命的好壞。從人對別人,從別人對自己,若靜思一下,細想一下,不難看見別人與自己生命的光景。看見後,好的要持守,壞的要摒棄,如此,自己與別人都會活得更好更美。 在人的處境中會有順有逆,有起有落,有高有低,人如何回應別人的處境,不單反映也在於自己生命的素質。人是甚麼人便會做甚麼事,人做甚麼事便會決定人是甚麼人。知善而行者會善,知悪而不避者會悪,這是生命質素的循環定律。生活中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生命中善者愈善,惡者愈惡。人多行善會更善,更善的人能多行善,人多行惡會更惡,更惡的人會多行惡,因此,人要擇善棄惡,以善勝悪。

人生中的善與惡層出不窮,其中的惡有乘人之危,當中的善有成人之美。兩者都有“把握機會”的意思在內,但結果卻有天淵之別。人在危難的境況時是落井下石,袖手旁觀或是能挺身而出,化危為安。人有成功的机會時是醋意大發,心有不忿或是能與人同樂,甚至助人成事。 《聖經》中記載的事蹟正是人生的一面鏡子,照盡人生百態。當雅各落難逃離父家投靠拉班,拉班雖把兩個女兒給他為妻,但在二十年中也用盡雅各為他得利。《創世記》三十一章提及拉班十次更改雅各的工價,若不是神不容拉班害他,在他回歸父家時,他必空手而回(41-42節),拉班是乘人之危。 大衛作以色列王,有意為神建殿,但神卻不許(歷代志下二十二章7節),神要他的兒子所羅門建殿。大衛沒有與神爭辯,也沒有灰心喪志。當他明白神的心意,知道所羅門要成的事,他積極為建殿所需作凖備。金銀銅鐵多得無法可稱,石匠,木匠,各樣工的巧匠都準備齊全。最後,大衛更為所羅門祝福,願耶和華與他同在(13-15節),大衛是成人之美。 拉班與大衛,一是乘人之危為己取利,一是成人之美為人準備。二人對別人的處境作出的回應,反映了二人生命之不同。正如在上文提及,善者愈善,惡者愈悪,人在生命善惡循環之規律中,要擇善棄惡,從善而行,逆惡而活。 在自己一生中,在人生中,在事奉上,遇過不少的人,其中有乘“我”之危的人,也有成“我”之美的人。自己受在身上,記在心中。對我不好的,我不會懷恨在心,等候機會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否則,我與他們便沒有分別,結果是惡性循環。我只會引以為鑒,也會明哲保身,不會被人欺,也不要效人惡,使惡可以停止,不會延續。

對我有恩的人,我不會忘恩,更要效法。我喜歡與人分享別人過去對我的恩,事情久了,人會忘記,但若常掛在嘴邊,可以長存心中,不會忘恩。作為基督徒,不忘主恩固然對,不忘人恩也应當。人不單不忘,更要效法。主在《馬太福音》七章12節中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自己另一個的領會是人如何對自己好,自己也要如此對別人好。人不要乘人之危,人要成人之美。 在乘人之危的事上,自己最體會的便是當別人出錯的時候,也是考驗自己會否乘人之危的時候。特別是當事情失敗又或東窗事發,人在這處境下會特別脆弱。他們理虧了,他們敗德了,這是人的危機。人是要持守公義但也不要放下恩慈,不是要敗的人一敗塗地,也不是想倒的人一倒不起,不要忘記《加拉太書》六章一節中提醒人要以溫柔的心把人挽回過來。 主到世上來的時候,不是我們值得祂如此做而是需要祂如此行。主是在我們還是罪人仍是仇敵的時候為我們而來的(羅馬書五章8,10節)。舊約中的約瑟也是一樣,當兄長們發現昔日被賣的弟弟如今貴為宰相,記起當日對他的不是,當時的恐懼,可想而知,但約瑟沒有乘人之危。 在成人之美的事上,由於自己是在教會中服事,當然盼望自己能被神用,講道有能力,教導有果效,佈道有果子,這是常理,也是应當的。自己也會遇到一些後起之秀,有滿懷壯志要為神有一番貢獻的,也有不知所措終日誠惶誠恐的。這些神學生,年輕的傳道人各有不同,但美的是他們都願意被神所用,都希望為神所用。

看見他們便看見數十年前的自己,不少人的樣子也再一次浮現在自己的腦海中。我曾使這些人擔憂甚至生氣,他們曾用了不少心思花了不少時間在我的成長的過程中。當我決定進入神學院,他們又會給我意見對我鼓勵。他們看見我美的心願,他們願意成人之美。今天的我沒有甚麼偉績可言,但也已盡力而為,作了自己能作該作的事。回想過去,若沒有這些成人之美的人在我身邊,我的回顧只有沮喪,只有懊悔。不單為能有他們在我生命中而感恩,也要在我的生命中效法他們,多成人之美。 人生命的優劣在於人對別人生命的回應,人要禁戒自己不要乘人之危,提醒自己要成人之美。善者愈善,惡者愈惡,人要擇善棄惡,要以善勝悪。如此人生會更好,人間會更美,人會喜樂,神會喜悅。


禱告

求神提醒我們人生有限而短暫,要珍而重之。賜我們明辨的心,能分善惡,辨是非。也求神賜我們明亮的眼,可以細看人生,看見自己的惡,看見別人的善,惡要離,善要學。又求神賜我們恒久的心,人生中會有成敗,敗而不退,成而不懈。常常督促自己要走在正途上,要有善的循環,能一天比一天更善更美。 奉那沒有乘人之危,總是成人之美,滿有慈愛恩惠的主耶穌之名而求,阿門。


反思

人是很奇怪的,總是會責人不責己,甚至利己不利人。事實上,這不是奇怪,這是人的本性,是罪人,是老我,是舊人的本性,不足為奇。水源染污了,水便有問題,本質損壞了,表現出問題。人不能勝過自己,不能改變本質,唯有靠著神的恩典,藉著主的救贖,人因重生而得新生,自此人有了以前沒有的可能,人可以擇善而行,人可以棄惡而活,這是神的恩典。 人在未信前會順本性而活,人在信主後要按神意而行。要明道,要行道,根要深,果會多。人的一生是善惡之戰,有了神的生命,便該有神生命該有的成長與回應。不成長不能回應,有回應能有成長,這是生命的循環。人要學習,要思考,要選擇,要操練,在人生不同的際遇中擇善棄惡,不能乘人之危,必要成人之美。


回應

正如作者說:「人生命的優劣在於人對別人生命的回應,人要禁戒自己不要乘人之危,提醒自己要成人之美。」能否避免「乘人之危」,樂意「成人之美」,是建基於我們對自己和別人的定位。當我「乘人之危」時,往往是出於一個比較的心態,希望可以把對方比下去,這樣我就可以相對地被提升了。同樣,我們比較難去「成人之美」,因爲我們恐怕對方成功了,我就會相對地被比下去,這種心態是被罪惡籠罩的世界薰陶而來的。另一方面,這也是因為我們以爲我們是在一個零和遊戲(Zero sum game)中,一方得益必有一方受損。 但《聖經》教導我們不要存爭競比較的心,而是要去“愛人如己”。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不是“對手”,而是“隊友”。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22-25節中這樣說:「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 如果我們認清我們的對手是魔鬼,而弟兄姊妹是我們的隊友。有了正確的定位後,我們就明白我們不是在一個零和遊戲中,弟兄姊妹的得益也是我們整體的得益。願神賜恩典與智慧,讓我們擇善而行,除去生命中的爭競,在主內成全大家的美,彼此建立,彼此配搭。如此人生就真的更美,既榮神又益人。 陳袁美華 加拿大環球廣播 「空中神學院」加拿大主任

「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馬太福音》七章16節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馬太福音》七章12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