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陳美寶──
平安走到老

系列

人前人後

陳美寶──
平安走到老

陳美寶

3/8/15


《am730》2015年7月31日/《明報》8月4日 哲學家克魯勞曾說:「言語本來應當是思想的僕人,但卻往往變成思想的主人。」可見言語本來就是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模式。今天人們以「人口老化問題」、「長者問題」來標籤長者,但人口老化/長者就等同於問題嗎?或許再問:人口老化,必然是負面的嗎?至少,在陳美寶眼中不是。

陳美寶任職長者安居協會社區參與部的主管。長者安居協會你可能一時想不起來,但「平安鐘」也許你聽過,這正是營運平安鐘的機構。雖然說是部門主管,但陳美寶沒有給人什麼過分進取的態度,反倒是一份由心而發,只為長者的感覺。或許因為信仰的緣故吧,說到長者工作時,她總帶著一份含蓄而積極的態度。


“長者反而能體現困苦中的喜樂”

「有位70歲的長者,曾經多番患上癌症,但他仍然很積極,做小丑魔術師到處表演,把歡樂帶給別人。不少長者面對困難時的積極面,對比一些選擇了結自己生命的年輕人,長者反而能體現困苦中的喜樂。」陳美寶說。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很多人都會說,但實際上,往安老院和善終病房走一圈,你會發現原來香港有不少人寧棄這寶貝,而這些晚年才「失去至親」的長者,最令陳美寶感覺要關懷他們。「我曾在工餘時間,到安老院探望一位伯伯,他的老伴已過世,兩個兒子卻丟下他在老人院不顧,令這位本來已經沒有什麼親友的伯伯更是孤寂。加上他因病被切去雙腳,不能下牀走動,每天被困在牀上看天花,因此他經常說人生沒有意義,只想死。」 陳美寶就和她的教會朋友,每星期推這位伯伯到教會。「雖然他沒有因為回到教會而信耶穌,但可以藉著每星期日上教會的機會,接觸到院舍外的陽光與天空。」雖然他的兒子已經遺棄他,但陳美寶卻視這位伯伯如家人:「信耶穌後我們更是一家人了,上帝是我們的爸爸,我就是你的家人了!」這一份重視和關心,成為隱蔽長者走出幽谷的動力。 長者工作是陳美寶的使命,她自社工畢業後,幾乎從沒有離開過長者工作,她亦深信未來的她也不會轉行。「不少長者生活困乏,需要人幫助。」對長者的需要有所感動,令她對長者服務充滿熱忱。 陳美寶服務長者,除了特別有愛心和忍耐,原來還有些異能。「有些人以為服侍長者會很悶,但我卻沒有這樣的感覺。我喜愛『落手落腳』和長者傾談,亦很容易感覺到長者的需要。」陳美寶說,她的奶奶曾患肺癌,於後期因病而產生不少氣味,其實也是不少長期病患者出現的情況,但陳美寶卻能夠接受,只因她相信,人的生命不是誰可以控制的。


“人生的使命在晚年階段仍然可以體現出來”

「長者們的時間和機會都不多了,能夠連結在一起,是一種福氣,應該好好把握。」她說。從事長者工作多年,陳美寶對長者本身的看法,也變得不一樣。她認為,香港的家庭都已經變成核心小家庭,不會和長者同住,下一代由外傭帶大,與上一代的關係疏離,不單不知道爺爺嫲嫲的喜好,有的甚至變為「一年一會」──農曆新年拜年時才見面。對長者們陌生,於是不少人都誤以為長者就是「窮、慘、病」,「拾紙皮」。當然這是誤解。 「隨著人口老化,愈來愈多50來歲的銀齡長者,或者『young old』出現,他們不算很老,仍可獨立自主地生活,有1/3沒有疾病,40%學歷達中學程度,懂得上互聯網。他們的需要是什麼呢?如果令他們的晚年生活過得豐盛呢?雖然年老會令人身體機能退化,但這不等如是問題,只要他們的痛症得到舒緩,他們的人生何嘗不可以變得多元呢?」一連串的問號,其實也就是對香港的長者服務需要而發的。 長者的能力,其實早已不是十數年前社會大眾看的那樣,只有無助(當然實際上仍有不少長者需要幫助)。事實上,陳美寶的工作負責管理機構的社區參與服務,令她認識更多長者的潛能。「有年屆80歲的長者義工,雖然身患心臟病,但仍積極參與我們機構的籌款隊伍。他們的豐盛人生,我們都看到了,人生的使命在晚年階段仍然可以體現出來。」

“能夠每天與老人家說說家事,其實是一種福氣”

單是老弱體殘,那麼今天長者們的需要是什麼呢?陳美寶說,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但心靈健康同樣重要。身體健康所要倚靠的,是有病時找醫生,哪心靈健康呢?其實還是老掉牙的寒暄問暖。「長者們需要的不是金錢與物質,反而一個慰問電話,已經可以令他們開心好一段時間。能夠每天與老人家說說家事,其實是一種福氣。」知易行難,忙碌總是最好的理由或藉口。但陳美寶不讓自己如此對待身邊的長輩。「我立志,即使不與父母同住,但每日都會打一個電話去問候父母。」當然,她是做到的,住在安老院的父親,她固然會每星期都探望,而她每日也會致電母親,甚至在她自己因為肺穿孔入了醫院,插著鼻喉,也會裝作無事的打電話去,好讓母親不會擔心。 身體健康、家人關心以外,長者們還有一個盼望,就是可以安居在社區裡,而非在院舍終老。陳美寶說,這還需要不少社區配套,如更多的送飯服務、綜合覆診服務、家居清潔和平安鐘服務等,好讓長者可以在熟悉的環境裡安享晚年。「但最重要的,還是子女盡孝道。即使有更多社區配套,但缺乏家人關心,對長者來說還是不足夠的。」 「長者們的人生經歷起跌,其實也是所有人會經歷的,但他們在困苦中的體會和經驗,令他們認識什麼是真正的喜樂,也因此成為別人的幫助。」她說,這些經驗很寶貴,因為未必所有人的生命都可走到晚年。「生有時,死有時,一切其實都在上帝的計劃之中。」 今天的長者已經不再一樣,無論是「換個角度看長者」,還是「珍惜身邊人」,反正我們本來就應該認同和肯定我們身邊的長者,不為什麼,只為他們多少都曾為你我的昨天付出過。不要忘記,若上天待你和我是不薄的話,我們總有老去的一天。你懂的。

聯絡我們
地         址:香港新界葵芳貨櫃碼頭路71號,鍾意恆勝中心1203室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早上9: 00 至下午5: 3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電         話:(852) 2409-1233      傳         真:(852) 2615-9806
 

完成提交!多謝!

訂閱電子報
請電郵至 info@gnci.org.hk 或填寫訂閱電郵

多謝訂閱!

Copyright © 2021 GoodNews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Ltd 真証傳播.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