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洪家耀──
海豚的僕人

系列

人前人後

洪家耀──
海豚的僕人

洪家耀

16/3/15


am730 2015年3月13日 / 明報 3月17日 人稱他為海豚守護者,他卻更愛自稱為海豚的僕人。十多年來,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為保育華南一帶、尤其是香港水域內的海豚,上天下海,埋首研究。雖然受聘於政府,監察香港海域內的生態和海豚活動,他卻毫不避嫌,不斷發聲,反對罔顧生態健康的建設,包括機場第三條跑道;對他來說,生物與人平等,看不過眼把動物關起來,作為訓練、觀賞;也不值人類對大自然肆意的掠奪,認為有違「地球管家」的天職。


往海洋之路

相約洪家耀在快餐店見面。馬上就感受到他的爽快:笑著自我介紹叫Samuel,堅持不讓我招呼、自己去排隊點餐,帶回一杯新地,然後一邊有一口沒一口地吃,一邊訪談,說話隨和而用心。 Samuel是土生土長香港人,中學畢業後遠赴美國升學,輾轉回流,成為了香港罕見的鯨豚專家。卻原來在青少年時期,Samuel接觸大自然的經驗不多,出海游泳、釣魚的次數寥寥可數。熱愛海洋的種子卻早藏心坎。「自小就愛看電視上的生態紀錄片,例如《變變變生命力》,我一定按時蹲到電視機前,尤其沉迷於海洋生物。」電影《大白鯊》系列,有人看完不敢下水,他卻從此更加迷戀一片汪洋。「片中海洋學家MattHooper尊重海洋生物的態度,叫我難忘。」 中學階段的Samuel遇上優秀、投入的生物科老師,自此愛上生物科,離港赴美之前已決意選修有關科目。大學三年級,Samuel在美國轉往另一所大學就讀,初次接觸海洋動物學(Marine Zoology),興趣一發不可收拾,從此不斷求學、實習、拜師。1997年輾轉重回香港參與中華白海豚研究,至今接近十八年。


保育海豚 不斷發聲

近年,香港西面不斷進行大型基建工程,包括赤鱲角新機場、港珠澳大橋等等,帶來前所未有的環境生態破壞,對一直以那一帶水域為家的海豚帶來致命影響。根據香港海豚保育學會2014年發表的報告,2003年經常在香港水域出沒的中華白海豚有158條,到了2012年,已經減少至61條。 雖然,政府及相關機構是Samuel及其工作團隊的主要客戶,一直聘請他們監察香港海域內的生態和海豚活動,他們卻毫不避嫌,不斷發聲,反對罔顧環境健康的建設,例如機場第三條跑道的興建,希望喚起政府和大眾反思生態的保育。 「我們承受的壓力愈來愈大,然而,一方面因為我真的關愛海豚和海洋生態,另一方面,我也深信這是基督徒的天職。」Samuel說。


生物平等 人非至高

「我的領受是,人和各樣生物是平等的,只是人要肩起管理之職,讓人和各樣生物和諧共處。」Samuel認真道。「所有人都應該重視保育,特別是基督徒,因為這是神給我們的第一個命令。在我看來,我的工作正也是我對神的侍奉。」 「社會上不少人都認定人最重要,目空一切。以填海為例,英文是reclaim,直譯『取回』,彷彿海洋原來就屬於人,倒泥填海,破壞生態,似乎天公地道,因為人最重要,社會發展最重要。」 「又例如坐船,人總追求愈高速愈好,爭分逐秒,卻不理會高速行駛的船隻會對海豚造成重大傷害──牠們連浮上水面呼吸都要提心吊膽。彷彿, 人就是天地間最寶貴最重要的生物。我絕不認同。」 基於同樣理念,Samuel也反對捕捉海豚、海獅甚至鯨魚等,訓練娛賓:「訓練員一吹口哨,翻筋斗,再吹口哨,拍拍尾巴。我實在看不過眼。人太自大,自以為是地球的主人,肆意侮辱其他生物。」或有人認為,這類表演有助推動人,特別是小朋友,愛上動物。「這種想法已經過時,想要欣賞動物,應該在大自然的環境內,不造成騷擾。畢竟,動物本該生活於大自然啊!關起來訓練、觀賞,必會給牠們造成傷害。就像人給關進監牢一樣,怎可能健康、快樂?」 從去年開始,Samuel與一些同樣從事生態保育工作的基督徒,發起組成「香港基督徒自然保育工作者團契」,互相支持。「聖經中有關人管理大地的天職,莫說一般人不理解,就是不少基督徒也有誤解。我們正是希望更多人能反思自己的責任,珍惜與天地萬物和諧共處的機會。」


要take,就要give

近年,氣候變化、污染等生態問題日益嚴重,儘管有不少環保人士不斷聲嘶力竭,呼籲大家愛護環境,情況卻似乎未見好轉。 「有時候我也難免感到沮喪。」Samuel說,「卻不會放棄,也不絕望。我的良師益友,也是我非常佩服的動物學家珍.古德(Jane Goodall),曾經提出對自然生態的未來仍存希望的四大原因:一是人的腦袋,二是人不屈不撓的精神,三是大自然的頑強,四是年輕人的決心。她一再鼓勵大家,哪怕力量再微小,地球和生物的未來還是有希望的。」 確實有光明例子的。Samuel說,有一個由基督徒組成的國際環保團體,名叫A Rocha,這些年一直在世界不同地方進行環境復育工作。在巴勒斯坦有一片濕地,原本是雀鳥天堂,經過戰火洗禮,飽受摧毀,雀鳥四散。 A Rocha集資買下了那一片土地,經過多年努力,終於成功讓雀鳥逐漸回歸。「大自然的保育就像提款機,要take,就要give。過去只榨取,不付出,其實是在透支我們子孫的資源。」


還海豚一片自由空間

成年中華白海豚呈粉紅色,樣子可愛,自從成為香港1997年回歸活動的吉祥物後,粉絲漸多。自稱「海豚僕人」的Samuel,其實同樣喜歡另一種以香港水域為家的江豚。「江豚沒有中華白海豚的長嘴喙,個性害羞,絕少跳上水面,所以不如中華白海豚那樣吸引眼球。」 「我跟海豚就像朋友一樣,我觀察了牠們十多年,牠們其實也觀察了我十多年。海豚非常聰明,非常有靈性,牠們的語言系統,複雜程度遠超一般人想像。從海豚的眼神就可看出,牠們和人是有交流的。」 「香港有原居民,權益值得保護;但其實中華白海豚也是香港的原居民,只是牠們不懂發聲。」 「我很幸運,有機會一步一步踏上鯨豚研究之路。我目前的努力,表面上是保護海豚;所謂環保,表面是減碳節能,反對過分建設。但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其實是改變人心,是深層次的思想改變,心態改變。希望人不再自大,不再貪婪,以為一切生物、一切資源都服膺於人;也希望人能重新認識自己的責任。」 他語重心長道:「希望你我的兒女,以至兒女的兒女,日後依然有機會在香港的水域上,親眼看見健康、快樂的中華白海豚自由暢泳。」

聯絡我們
地         址:香港新界葵芳貨櫃碼頭路71號,鍾意恆勝中心1203室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早上9: 00 至下午5: 3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電         話:(852) 2409-1233      傳         真:(852) 2615-9806
 

完成提交!多謝!

訂閱電子報
請電郵至 info@gnci.org.hk 或填寫訂閱電郵

多謝訂閱!

Copyright © 2021 GoodNews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Ltd 真証傳播.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