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
人前人後
毋用計算 只要相信的人生
陳淑娟傳道
6/2/18
近年有好些商界信徒走出來,宣講見證神如何在職場上引領他們,不少人都會想:如果他們都能委身於全職事奉,是多美好的事呢!因為他們的成功經驗對教會發展很有幫助!然而,一位本為商界高層的姊妹,願意放下高薪厚祿在教會服事,卻不是因着她有過人的魄力,而是體會人的無能為力,才願意放下自己,甘心擺上。
自小接觸佛教,甚至曾皈依佛門的陳淑娟傳道,一直都沒有接觸過基督教。直至兒子入讀幼稚園,才開始認識耶穌。「我在中學甚至曾獲佛學學科獎,但對我來說佛教只是一個科目,並沒有帶來生命的反思。」「我一直都感覺這個世界有一位主宰,只是我從不知道祂是誰。」自小在寄養家庭長大,兒子被診斷為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加上離婚,絕對是可以走上自殺之路的一個人生,她亦如此想過。 「我曾覺得我的前半生是一個詛咒。」 然而,自從兒子開始上主日學,陳淑娟開始對基督教有認識,亦因為耶穌的愛,她從此感覺到對這信仰有追求。「聖經講到『祂總不撇下你』,這是我在其他宗教找不到的。」
神跡催促 一秒可以消失
陳淑娟的教會位於旺角和大角嘴交界的一座樓宇2樓,佔地近7千呎,可以為不少流連在油尖旺這繁華卻心靈空虛之地的人提供安慰之所。那時已相信主的陳淑娟,已經成為一個商界的「帶職傳道」,常向同事傳福音,引領同事返教會。然而一個農曆新年的情景,令陳淑娟第一次思考全職事奉的可能。「有一年的年初三,我在台上講道時望向會眾僅得二、三十人,那時我想:為何這個(可容250人的)上帝的殿如此荒涼?」自此她開始感到神「催促」她全時間為神工作,成為一個傳道人。但她當時卻計劃好十年後兒子大學畢業,才踏上全職事奉的道路。然而神卻一直在她心裡「催促」她走上全職事奉之路,直至兩個「神跡」出現,她才甘心放下自己的計劃與籌算。 曾任職兩間藍籌上市公司的管理層,陳淑娟當時的生活外人看來風光,但世界亦甚為單一。「當時的工作就是開會與達標,很例行公事,不涉及生命的問題。」陳淑娟管理的營業部,每月都做過百萬元的生意。然而有一個月,新增生意額突然下瀉至只有數千元,甚至連業績最佳的下屬也突然辭職。雖然一直被「獵頭」公司青睞的她不怕被炒,但心中卻潛藏着莫名的「另類的恐懼」。 「原來你現在擁有的東西,下一秒神就可以收回。」 當時她跪在地上禱告,向神「降服」,但祈求神多給她一個印證才願離職。神就在3天後,讓她部門的生意突然飆升,甚至彌補了前一個月下跌的生意額,這才令她體會到人的有限和神的大能,願意甘心離開商界,全職事奉神。
教會事工 不能計算只能領受
由一個錙銖計較的職場,走向憑信心而行的教會,陳淑娟面對的轉變,不是學習放下身段,而是學習憑信而活。由她祈望的薪金(已經較在商界減少了一大截,但仍要照顧兒子)不知教會可否支持,到教會要推行各樣事工卻萬事皆缺,每一步都是神在她看不到前路之際突然出手,讓她無論是薪金還是教會資源,都有人——有時甚至不知從何而來的人——從四方八面捐出及時雨,這些都令她經歷憑信心支持的生活,更令她明白如何活現出信、望、愛的真諦。 「如果做教會事工只會拿着計算機計算周詳才做,其實是甚麼都不必做了。」 事實上,這些日子不單令她的信心倍增,甚至連困擾她多時的偏頭痛都減少了,人也喜樂多了。
無牆之家 由事工到信仰的無縫介入
教會本來就是讓神與人相遇,讓人的心靈得到醫治的地方,所以不少教會都辦社會服務,希望藉此接觸凡勞苦擔重擔的人。旺角和大角嘴交界是不少勞苦大眾散居之地。在宣道堂事奉至今已經4年的陳淑娟,把這教會由一間逢年過節會友都去旅行的中產教會,轉型為一家基層為主的教會。雖然奉獻收入稍有影響,但換來更多的是整個信仰羣體一同體驗神的大能,包括見證一個個為口奔馳的新來港婦女、獨居長者,以至語帶鄉音的兒童,這400多位區內有需要的街坊,因著參與教會的各項事工,由託管兒童到街頭派飯而認識神,從而生命得到改變,在壓力重重的香港仍找到盼望生活下去。 「教會應該是無牆的,與社區連結起來,即使資源不足都應做社會關懷的工作。」她更相信社會服務應該與教會完全無縫的結合一起,不分社會服務部還是堂會部,才讓人得著全人的幫助。「有新移民朋友既患上思覺失調,母親又自殺,這些困難,社工可以如何幫忙?唯有耶穌才是出路。」 由商界走到現在的傳道工作,兩者確實是兩個世界的道路,但陳淑娟卻不覺得是「轉跑道」。「我是停不下來的人,在教會我仍會想做到更多,只是現在的是一份造就生命的工作。」已經半年無休假的她,每天朝8晚9的生活較在商界時更忙碌,但在她臉上找不到半點疲倦的痕跡,只有喜樂與滿足。 「或許因為我每天都跑步,邊跑邊聽一篇講道,這已足夠讓我每天得享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