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彭鴻昌──
街坊同行者

系列

人前人後

彭鴻昌──
街坊同行者

彭鴻昌

10/3/14


(明報,2014年3月11日) 有人說苦難是懲罰;有人說苦難是一種試煉;有人說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有人說苦難是一個考驗,但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Tim)說苦難的真正意義是可與別人同行……

……沿旺角至何文田的樓梯我獨個拾級而上,來到社協(SOCO)辦公室約見Tim。在訪問中途他要到廣華醫院把東西交予一位街坊,於是我跟著他沿另一捷徑走下山。心想:這來往辦公室與醫院的路,不知他曾徒步往返多少趟?在Tim眼中沒有「服務受助者」,他說在社區裡的關係「就是街坊街里或是居民」,各人平等相待、沒主客之分。 Tim自2000年社工碩士畢業後加入社協工作,新入職的他被派探討為何大量精神病康復者居住在板間房,分析後發現政策、制度上出現了問題,於是撰文發表報告、約見官員討論及組織社會行動,冀政府在宏觀資源分配上幫助那些人。他大學本科修讀人類生物學,對醫學有一點認識,社工碩士課程讓他對輔導多了理解,順理成章地成了社協專責關注病人權益的幹事至今。生命裡所發生的一切事果真必有其原因,連讀書也不例外。


自小追求社會公義

Tim自中學信主,受教會長輩的感染,培養出很強的社會意識。在某次活動中,講員談論耶穌如何透過行動帶出社會公義及怎樣關心弱勢社群,令Tim尤為深刻,其中講者提及耶穌在聖殿中向民眾宣講:「主的靈在我身上……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短短數句不僅成了Tim立志從事服務他人的工作之起始點,亦令他日後為兒子改名為「禧年」。從前以色列人的禧年在每第五十年,被視作聖年,在禧年他們可得回失去的產業,及從奴役被釋放得自由。 大學畢業後,亳無社工知識的Tim跑到社區中心當幹事。兩年後更決定全職供讀社工碩士。離別時中心的督導勉勵說:「拿一個master(碩士)學位不難……但如要qualify(合資格)當一個master的話,就要『俾心機』了」,「qualify就是你真的配得上碩士這個身分與學歷。」當然最後Tim亦不負所望。 十多年來,Tim處理病人權益的工作,小至接聽電話排解病者的查詢、跟進投訴,大至政策倡議,爭取合理的資源分配及公平的制度。他謂雖然社會對病人權益較為著重,工作相比起處理其他對象權益的同事來得容易,然而有時亦會遇到攔阻,「如近年要設立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就遇到地區人士反對。」 從事病人權益工作,他深明溝通的重要,「如溝通不佳,無論在醫療層面上做得多好,其實病人也未必感受到。」;跟政府溝通亦然,雖透過行動令政府關注到居民的需要,讓其在制定政策時可顧及他們,但溝通才是王道,「互相了解後,能否繼續推行及改善問題,且再進一步,是比『企硬』來得更難。」


苦難同行

書生氣質的Tim談吐溫文,但做起事來卻是個實際行動派,「有時喊得太『高大空』,未必能實質處理問題,我最終只希望幫助居民。」他說處事為人的榜樣正正是耶穌﹕「他言傳時有溫柔一面,但亦有堅持、正義、憤怒的時候」,「溝通時平和地溝通,應爭取就帶著義憤去爭取……」 十多年的社工工作,他見盡生老病死。很多人眼中,病患跟苦難有著必然的關係。而Tim看到苦難最大的祝福是能「與受苦的人一起」,苦難令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讓他們知道不孤單,因有人與他們一起面對,這種同行,能讓他們捱過苦難」,「多年以來的工作,知道弱勢社群都是在面對苦難,這工作的意義是我有機會與他們一起面對苦難。」而同行的真正意義,不也正是這樣嗎?

聯絡我們
地         址:香港新界葵芳貨櫃碼頭路71號,鍾意恆勝中心1203室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早上9: 00 至下午5: 3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電         話:(852) 2409-1233      傳         真:(852) 2615-9806
 

完成提交!多謝!

訂閱電子報
請電郵至 info@gnci.org.hk 或填寫訂閱電郵

多謝訂閱!

Copyright © 2021 GoodNews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Ltd 真証傳播.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