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
人前人後
吳少華──
田間.療癒.共享
吳少華
18/1/16
《明報》2016年1月19日/《am730》1月22日 這天,碰上訪問女農友吳少華Frances的日子,香港的氣溫終於下降。並肩走在上水梧桐河畔,Frances慨嘆說:「地球暖了好多,像今年冬天,綠葉菜都熱壞了,很多冬天種的菜現在都種不出!前陣子秋天竟然打風!很少會這樣,菜苗都淹死了。」大病後當上農夫的Frances,不僅讓大自然療癒身心,更體會那片養我育我的土地,是造物主予人的恩惠,要保養顧惜……
70後的Frances是鄉土學社三位全職農友之一,於兩年多前正式開始種菜人生涯。與很多年輕人有著相同的經歷:中學便隨家人移民澳洲,大學主修的是建築,但是並未能學以致用。大學畢業後便隨家人回流香港打理家族的食品貿易生意,與大部分城市人一樣,做著不是自己最喜歡的工作,每周工作七天,還經常加班,營營役役便是十幾年。然而,Frances與很多年輕人不一樣的地方,是生命突然而來的挑戰。
“不想回到以前的生活模式,我不想再有病……”
「我曾經患乳癌,上個月才吃完了五年一個階段的荷爾蒙藥!」年輕的Frances有點激動的說。Frances父親的家庭大部分女成員都有患乳癌歷史,但她一直認為,這事不會影響自己,直到醫生要求立即送院治療:「當時一發現便是(癌症)二期,覺得很驚訝,為什麼突然會患上癌症!」 Frances回憶說,發現癌症那一刻,整個人是驚呆的,會不斷問:「為什麼是我!」 當時Frances只有三十多歲,剛剛結婚一段日子,正計劃生兒育女,卻突然發現自己徘徊死亡邊緣,除了驚訝與不能接受,她只能放下家族生意,經歷一整年的化療、手術。 像聖經中的約伯一樣,突然從人生最高處掉下,Frances坦言那一刻也會怪她所相信的上帝:「點解你要咁對我呢!係咪我特別唔好呢!」 「我真的嬲,嬲了一段長時間!到開始化療經歷痛苦:嘔吐……掉頭髮……又生頭瘡,又流鼻血,很多副作用都出來,當時更唔明點解!」 很長的一段時間,Frances把自己困在家中,不見朋友,不參加團契,不上教會。掙扎了一年還是沒能接受到這現實。「連祈禱也不能,你要我祈禱感謝上帝,我要感謝什麼?我感謝唔出!個心真係好痛!」 做完治療那一刻,Frances坐下問自己,「我可以做些什麼?!不想回到以前的生活模式,我不想再有病,不想有機會比佢復發,不想再經歷一次,這過程實在是太痛苦!」
“那一刻,我強烈感到,我找到自己的位置!”
為了找到自己的位置,Frances曾做過一年花藝學徒,但是仍不是自己最喜歡的。直至有一天Frances丈夫的中學同學──鄉土學社成員之一蕭永豪鼓勵她到田間走走。「當日好凍,只有5度,但是在田裡看到很多農夫種食得的東西,感覺好開心!」那一刻,Frances突然強烈感到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就同自己講,我想做農夫」。就這樣,Frances開始一邊在粉嶺的馬寶寶農場學習永續農業耕種,一邊在鄉土學社實習農務的生活。 「初初來到田間時,身體還是很差,會氣促,但每日除草搬泥,身體得以鍛練,現在好了很多!」現在,大自然就是Frances的療癒師,「每當傷風感冒,會到田間走走,曬曬太陽,出一身汗,傷風便走了!」 Frances很喜歡手作,在田間有很多手作的事情,以及建築所需的知識,如搭棚、小型基建等,田上的花及農作物的佈置等。「有趣的是上帝好像把我學到的知識重新放在一幅圖畫!」
“上帝給予土地的價值就是這麼簡單,不需要我們對土地妄加價值”
土地不但療癒Frances的身體,還慢慢修復著她與造物主的關係。腳踏大地、頭頂天空的日子,讓Frances經歷神奇妙的創造,也開始認清自己的未來。她開始與小鳥說話,學會觀察田間變化、不同作物的特性:「看到果實纍纍,看到他們成長的整個過程,我覺得好實在和踏實。」 Frances深深感到,其實生活可以好容易被滿足,「你的生活可能只是這麼簡單……食到一口真正農地種出來的菜,明白到土地的價值不是用來起樓,不是用來炒(賣),上帝給予土地的價值就是這麼簡單,不需要我們對土地妄加價值。」 田間的變化,也讓Frances憧憬著生物共存的空間:「明顯的因為我們在這裡耕種,多了很多不同的雀仔。」Frances笑著說,有一次她種了很多蕃薯,突然每天來了很多野豬,每天把田間蕃薯啃光。「趕又趕唔到,惟有安慰自己,大家共存吧!」從這微小的事,Frances學懂觀察,明白城市生活也趕走了不同生物生存的空間,她開始領略到,作為人類,自己的身分「只是一位管家,好好地管理這土地;管理,不是去破壞,而是要保存。」
“在農業生活中,『共享』是經常存在”
近年本港有不少年輕人加入推動本土農業的運動。Frances認為,現代社會處於各類危機之中,包括全球暖化等問題,務農可能是其中一個出路:「其實務農解決了好多市區問題,如回收廚餘,解決了市區廢物問題,不需要那麼多堆填區;糧食問題其實最重要,沒有工作也要糊口;最後是老人問題,很多人退休便入老人院,但新界好多七、八十歲老公公老婆婆仍在耕田,他們仍很健壯,不會困在家中;務農也可以幫助空氣淨化,回到生活需要的基本,三餐溫飽,便已足夠啦!」 現代化的發展,不但令人與自然割裂,就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變得冷漠。令Frances很感動的是,與土地重新連結的同時,發現人與人之間更和諧的關係:「城市和農業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系統,在農業生活中,『共享』是經常存在。見到有年輕人務農,有老農夫覺得很奇怪又開心。曾有一位隔離村的農夫與他們分享新界本土芥蘭種子,又教授留種方法,並叮囑說:「你記得一定要自己留種,否則這品種將來便會消失!」年輕農夫之間亦經常分享耕田及手作心得,反觀商業社會卻處處是秘密,充滿競爭。 Frances的轉變亦影響了家人:「以往在家食飯只會談工作,但現在會談種菜,爸爸也開始在天台種菜!我現在是他的種子供應商,他會每次很開心地問有咩種子給他……生活中多了很多話題。」 Frances表示,現在的生活是「與天合作」,不用符合別人眼中的期望,就連不開心也是很短暫的。Frances已無法回到以往的生活,反而看到土地上原來生活有很多可能性。Frances想起聖經所言:「天空的飛鳥,不種也不收」上帝尚且養活牠們。她慨嘆道:「所有東西不是我們的能力可以去做的,所有都是上帝供給的。」 約伯最後回轉,上帝給予比以往更多的。「很慶幸自己有這樣的轉捩點,好開心上帝為我開了一條更特別的路!」對Frances來說,同樣是滿滿的恩典,承載於土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