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覆蓋

(引言:社會、科技、文化變遷令受眾習慣從多元渠道接收訊息,要透過新媒體把福音和牧養訊息適時適切地傳遞到有需要的人手上,殊非易事。今期〈覆蓋〉,筆者嘗試與讀者們共同探討如何以新媒體加強覆蓋受眾需要。) 只要有合適的設備,適當的覆蓋,我們就可將太陽的熱能收集、轉化,成為動力。我們不會因為不是天天能見到太陽就放棄收集轉化這些寶貴的能源,反而因為這些能源的出現並非必然,我們更要時刻作好準備,珍惜每次能收集能源的機會。 新媒體的世界五花八門,教會和福音機構礙於資源限制,只能集中力量於少數平台上。然而,社會、科技、文化的變遷令受眾習慣從多元渠道接收訊息,要透過新媒體把福音和牧養訊息適時適切地傳遞到有需要的受眾手上,在慎選平台之餘,必須要別出心裁,在資源與覆蓋之間取得平衡。 到底甚麼是真正的覆蓋呢?或許有人會覺得,把資訊放到互聯網上,自能覆蓋使用互聯網的目標受眾。然而,存在並不等於覆蓋,能讓資訊出現在目標受眾的注意範圍內才是真正的覆蓋。 舉例來說,如果在Google作搜尋,一個資訊搜尋者或許只會注意搜尋結果的頭三頁,甚至只是第一頁。如果一個機構的資訊未能出現在這特定範圍內,那就等於未能成功覆蓋。這亦是為何搜尋引擎優化那麼重要。(關於搜尋引擎優化,讀者可參考〈優化〉。)試想想,如果把太陽能收集板放在一個見不著陽光的山洞裡面,所做的工夫不是如同白費嗎? 同樣道理,一個機構雖已有網站,還要把資訊以不同形式發佈到新媒體平台,正是要把資訊發佈到目標受眾的注意力範圍當中,以達致覆蓋的效果。就像我們會把太陽能收集板放在最大機會面向陽光的屋頂上一樣。 在不同的季節,太陽的方位會有所不同,太陽能收集板只能固定向著一個方向,缺乏靈活性,效果自然會打折扣。但如果太陽能收集板可以因應不同季節的太陽方位變化而調整方向,自然能夠與太陽有更緊密的接觸,收集更多太陽能。 同樣地,福音與牧養資訊目標受眾的注意力亦會因為各種不同原因而出現變化。正因如此,作為資訊發佈者,教會、福音機構及基督徒要思考如何使資訊發佈做到靈活多變,配合目標受眾的需要。有時候,只要了解新媒體平台的特性,多花一點心思,就能找到新的覆蓋方法。 在2012年,筆者與福音證主協會的團隊合作開發「得力閱讀」電子出版及閱讀平台,由於資源及技術的限制,剛開始時只有iPad版本,沒有iPad的弟兄姊妹無法體驗這個平台的好處。後來我們在正式推出時想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取得很不錯的效果。當時iPad版的「得力閱讀」除了售賣電子書外,亦會為讀者提供一個單元的內容作試讀。我們就從這個版本著手,把iPad的畫面以屏幕截圖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後放到facebook專頁上,為每一本書開設一個相簿,令沒有iPad或是沒有下載「得力閱讀」的弟兄姊妹都能在facebook上得到類近的閱讀體驗,亦讓作者能透過這個試讀的形式與讀者互相交流。 最近參與香港基督教聯合書展的籌備工作,在設計網上平台的搭配基建時,筆者提出運用專題網站、facebook專頁、twitter加pinterest的方案,目的就是要覆蓋不同類型的渠道,互為補足。讀者可能會覺得twitter及pinterest在香港並非最流行的新媒體,為何會選擇它們呢?因為這兩個平台在美國是非常重要的新媒體,擁有極佳的搜尋引擎優化功能,可以幫助把內容在Google等搜尋引擎上推往更前的位置。搜尋引擎是覆蓋受眾需要的最重要地方,絕不可掉以輕心。 開拓新媒體渠道是鞏固、深化、延伸社群關係,並非推廣促銷,需長時間建設經營,點滴累積成果。要做到覆蓋受眾,亦需不斷嘗試、探索、更新,才可建立穩固的基礎。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


延伸閱讀

1. Does My Brand Need Multiple Social Accounts?

互動平台

Facebook專頁:http://facebook.com/netfish.hk 基督教新媒體運動:http://netfish.cc 相片來源:Ivan Floriani / dollarphotoclub

漁翁撒網@真証傳播的文字部分由俞真(Calvin)製作,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歡迎讀者轉載及分享。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