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下一代而設的醫療融資
政府再提出醫療融資的諮詢,因為大家都知道問題愈來愈嚴重,如果不及早處理,我們的健康甚至生命都會受到影響,再不會有令人安心和信靠的醫療保障。
基督徒都知道,我們的身體是神所賜,應該好好保管和使用,如果有正確及良好的生活習慣,身體能長期保持健康,患病的機會及醫療的需要自然減少,醫療支出也不會突然大幅増加,令我們大失預算。
耶穌行的神蹟,不少與醫治有關;值得學效的基督徒典範,屬醫護服務界的更是多不勝數,所以幫助及支持患病的人,一向是基督徒的精神。
如果我們不幸患病,自然也希望得到醫治,但每樣服務都有成本和代價,無論是為自己或為別人,我們到底願意為一個良好的醫療制度付出多少,去確保它有效運作和延續,是政府希望透過醫療融資諮詢提出的問題。
我們願意只為自己付出,抑或也為別人付出,而不是只由政府一力承擔所有費用?
我們希望付出的只用於自己,抑或也用於別人?我們願意付出多少,或是應付出多少,才足夠去換取足夠的保障……都是一些值得我們思考、討論和決定的問題,而政府亦必須知道了大部份人的意願後,才容易為未來製訂一個更完善和能長期維持的公共醫療系統。
香港是一個充滿愛心的社會,我們都樂意去支持患病的弱勢社群,給予他們足夠的保障和看顧;但我們自己患病時,是否也把自己看作是弱勢社群,要求政府或公眾無條件給予同等的照顧,而不願負擔任何能力範圍以內的責任?如果人人都抱這種心態,這個照顧所有人的系統,又會由誰人來承擔?
聖經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任何人都不想自己或別人因貧窮而失去醫治的機會,因為生命由神所賜、極其寶貴。唯有倚賴大家的合力和努力,把自己患病的機會及診治費用減低,也令醫療支出可以透過集腋成裘、分擔風險、能者或用者多付等機制,同時給予弱勢社群照顧和醫治;至於哪一種融資方法最切合個人的需要,這次諮詢將會是我們表達意見的最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