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完美的結局

引言

在上一篇「精明與正直」的引言中提及人生如舞台,也有人說人生如一場戲,有開場的時候,也有結局的時候。自己看電影不多,但也發現到以前的電影與如今的有很多的不同。除了攝影的技巧有很大的改進外,在佈局情節也有不小的變化。小時候看的電影,結局是清楚的,是完美的,一般都是大團圓結局,讓看的人看完電影後心中暢快。進入成年期後,發現電影結局不再如以往般的清楚完美,往往卻是含糊,甚至是悲慘的。讓看的人有點未完的感覺,甚至有點失落。編劇與導演可以有他們個人的手法與風格,但我也總是希望無論是電影或是人生,都可以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約瑟的一生由《創世記》三十七章開始,可以說是有起有伏,在三十七章以為他必死無疑,但又大難不死,被賣至埃及。到了三十九章被主母誣告,由管家一變而為階下囚。到了四十章轉機來了,為酒政與膳長解夢,二人也如他所解一一應驗,但酒政在官復原職後把約瑟忘得一乾二淨,他最後只能繼續留在獄中。到了四十一章,約瑟終於再次有機會了,他為法老解了夢,獻了策,最後由階下囚一躍而為一國之宰相,更成了家立了室。 他的一生峰迴路轉,終於以為人生新的一頁可以開始,讓過去的不幸不快的事可以過去。但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他與他的兄長重逢。由四十二章至四十四章,約瑟與兄長相見兩次,一直沒有相認。第一次見面時,他更要求要見便雅憫,他又把賣糧的銀子不動聲色地歸還他們,使他們心驚膽跳。第二次見面時卻一反上次之表現,為他們設宴款待,但最後又用自己的銀杯把他們在回程路上截回。 輾輾轉轉到了四十五章,約瑟再也忍不住了,一開始便提及約瑟的情不自禁。他終於與兄長們相認,也可以說是大團圓的開始。


(一)蒙恩、施恩、用恩 (15節)

由四十二至四十五章經過了多少時間,聖經沒有明說。約瑟的兄長第一次從埃及帶回的糧食有多少也不知道,能維持多久也不知道,但最少他們是在帶回來的糧食吃盡了後,雅各才再次打發他們去埃及(四十三章2節)。無論時間多長,可以想象約瑟的心情會是何等的焦急。到底兄長們會否帶便雅憫回來,何時會來,來了又該如何面對他們,約瑟心中思潮起伏。 終於,兄長帶著便雅憫回到埃及,約瑟一見便雅憫便已忍不住,進入屋內哭了一場(四十三章30節)。他繼而以失去銀杯為由要強留便雅憫,但猶大挺身而出,盼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為兄弟們解困。事已至此,約瑟之親情再也按耐不住。約瑟吩咐左右的人離開後,便在兄弟面前放聲大哭。他要把過去二十多年的壓抑都抒發出來,這是一場好哭。 他的兄弟們非常驚惶(3節),一是萬萬想不到會再見約瑟,二是眼前昔日被賣的弟弟已是一國之宰相,不知他會如何處置他們。在第一次來埃及買糧時,他們重提昔日之過錯,甚至認為他們被為難是神對他們的審判(四十二章21-22節)。約瑟在第一次見面時已聽見他們的自責,這一次又看見他們護弟的表現,昔日的兄長已今非昔比。約瑟見猶大情詞迫切地為弟為父求情,他再也按耐不住,與兄弟們相抱而哭。 約瑟與兄弟們相認之後所說的話似乎是有備而說的,他在四十一章為自己兒子改名的時候,他仍然以他被賣的事為不公不義的事,是他人生中的悲劇。如今從他對兄弟們所說的話中,可見他已完全扭轉了他的看法。首先他安慰兄長們不要為賣他的事自憂自恨,他明白這是神的預備,要他先到埃及,為了「保全生命」,為了「存留余種」(5-7節)。約瑟明說是要給「你們」存留余種,指的是他的兄弟,為的是要保全「你們」的生命,指的也是他的兄弟。

約瑟明白人可以不義,但神可以拯救。人有人的惡意,神有神的美意。兄長賣約瑟一事明顯是不對的,但神有恩典,使約瑟最終化危為安,轉悲為喜。約瑟沒有否定被賣的事實,但他卻也明白神的心意。若想深一層,兄長們若沒有設計害約瑟,最後把他賣至埃及,繼而成為宰相,解救災情,雅各一家是否便會家破人亡,以色列國便不會出現?不是的,神的心意,神的計劃不會因人受阻。神總有祂的方法,也有祂的時間。 約瑟被兄長們不公地出賣,這是他們的錯,因此他們自責。害人之心不可有,他們的惡意不會因為約瑟的逆轉而改變。黑便是黑,白便是白,不能黑白不分。但人做了不該做的事,人受了不該受的苦,神會責備,神也會施恩。神用約瑟,約瑟為此感恩,他看見神如何使他由受害者變成施救者,為此他可以前事不計。他因為受了神的恩使他可以成為施恩者,兄長自知己過,約瑟也願意寬恕,這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約瑟的表現與說話,表現了恩大於過。他是受了欺負,他是遇上不幸,但當他看見神如何施恩於他,過去的苦可以放下,過去的錯可以原諒。

回想過去,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或別人的過錯而落在困境苦況中。已犯的錯,已蒙的冤已成事實,苦也受了,甚至淚也乾了。但神會向人施恩,把人從深淵中救出來,給人新的一頁,一個新的開始。人要看見神的手,人要認清神的恩,以至可以忘記背後,努力面前,不單蒙恩,也能施恩。 有一首詩歌的名字是「十架不會重過主恩典」,又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中提及主對他說「我的恩典夠你用」。只要人肯順服,人願回轉,無論是約瑟或是他的兄長,神都有恩典。約瑟明白了,他饒恕了兄長們,要他們不要再自憂自恨(5節)。他繼而催促他們馬上回去,把父親和所有家人帶到埃及,在9節中他要他們「趕緊」,又提醒他們「不要耽延」。約瑟蒙恩之後,不單施恩也用恩。他明白他的一切是神給他的,他因神有恩於他,他願意施恩於人。他不單寬恕他的兄長們,他也善用神的恩救國救家。蒙恩的人不要辜負神恩,要效法要善用。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遭遇不公不幸的事,過去的事實不能重寫,也不能改變。神會向人施恩,會解人之困,供人所需。人蒙恩後,不要忘恩,要效法神而施恩於人,也要忠於神而善用神恩。我們過去難免會有不公不幸的事,甚至如今仍在受其影響,又或仍在困境之中。神會以人以事幫助我們,以致可以化危為安,又或在困境中可以支撐下去,解決或許尚未來到,但恩典必然夠用。 蒙恩後,危關過後,不要忘恩,要厚侍別人,也應善用所有,總有路可以走,總有事可以做。人要忘記背後,努力面前,要寬恕便寬恕,該放下便放下,能幫的必要幫,能給的便要給。人生中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但人要把不如意的事化為美事,以善勝悪,以德報怨,這才是完美的結局。


(二)昔日、今日、明日(16-28節)

兄弟相認後,大家相抱而哭(14-15節),心中的感受抒發後,便要著手安排全家到埃及的事。當約瑟與兄弟相認的事傳到法老耳中,法老和他的臣僕都很高興,也如約瑟的想法一樣,要把雅各全家接到埃及,這是幸福的開始。雅各失去約瑟多年,全家又在飢荒之中,如今一國之君張開雙臂,歡迎他們全家到埃及安居,可以說是日後生活無憂,以後再也不用到埃及買糧,這是天大的喜訊。 約瑟按照法老的吩咐準備一切,給他們穿的吃的,不單足夠回家路上用,也足夠他父親與所有家眷回埃及路上所需。經文沒有寫下約瑟的心情,但他的期待,他的雀躍可想而知。他由階下囚一躍而為一國之宰相,可以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今,能與兄長相認,不久更可與父親重聚,可以說是守得雲開見月明。上一次兄長走後,心情難免七上八落,因為不知他們會否回來,若是回來,又不知便雅憫會否同來,他們到底有否改變,這一切都是未知之數。但這一次的心情截然不同,因為知道他不單會與父親重見,更可以在埃及照顧他父的全家,那種期待,那種興奮,難以言喻。 約瑟為人很細心,不單為他們準備來迴路上所需,更在出發前,提醒他們在路上不要相爭(24節)。經文中沒有提及兄長們會為何事相爭,但約瑟必然想到他們有相爭的可能,才會勸他們不要相爭。 兄長們發現面前的埃及宰相是他們昔日所賣的弟弟約瑟,這可以說是始料不及,甚至是晴天霹靂。他們第一次到埃及時,已為昔日之錯而自責。這次相認,「自憂自恨」更是難免,因此約瑟在相認時才會勸他們不要自憂自恨。悔不當初是一種極之難受的感覺,學生考試時後悔沒有溫習考試上的內容,面試的求職者後悔沒有正確地回答面試者的提問,投資者後悔錯過了最好投資的時刻,但再多的後悔都於事無補,只會加增痛苦,加重難受。

約瑟明白人性,這次見面必會勾起兄長們很多的回憶。他饒恕了他們,他不希望他們把他已放下的再拿起來爭論。到底是誰出主意要害約瑟,是誰把他掉在坑中,最後又是誰把他賣到埃及,誰、誰、誰!又或會回想在第一次到埃及時,為何認不出他來,為何不會奇怪他對他們一家如此有興趣,他為何一定要見便雅憫,為何、為何、為何! 如今兄弟相認,法老又歡迎他父全家到埃及,這是美事。若在路上爭吵,豈非好事變壞事。他放下了過去,他也希望兄長們可以放下,不要再回顧,要向前,不要被過去不好的事影響將來要來的好事。「放下」談時容易做時難。人很奇怪,或許是人的罪性,人總是會忘恩負義,又會記恨記仇,總是好的留不住壞的必會留,好的不多想壞的不停想。人要從過去的錯中學習,不是要忘記過去,而是能放下過去。意思是不要被過去纏著而走不動,也不要讓過去的不好繼續影響下去。《希伯來書》十二章1節提醒人「要放下各樣的重擔.....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很多時候,昔日的錯會成為今日的重擔,使我們走不下去。 人受神恩要施恩用恩,人也要靠著神恩放下昔日,珍惜今日,共創明日。放下,不是忘記。有人曾說,「當我想起過去的傷痛而不再痛,當我記起昔日的傷害而不在怒,我放下了!」 約瑟不會忘記昔日被賣的事,但他放下了,他也希望他的兄長們可以放下。人不用忘記,但人要放下。 約瑟有他的昔日,在坑中的時刻,在獄中的日子,都不好過。但如今他有他的今天,他貴為宰相,有家有妻有兒,救國救家。他也期待他的明天,可以與父親重聚,又可以照顧他父全家。昔日的苦是鐵一般的事實,但人要放下昔日應放下的,珍惜今日應珍惜的,如此便可以有更好的明天。 當約瑟的兄弟們回到家中,向父親雅各講述所遇見的事,對雅各而言,簡直匪夷所思,難以置信。但當他們把約瑟對他們說的一切再說一遍,又看見約瑟打發來的車輛,他蘇醒了。「蘇醒」這字用得很好,他醒過來了,從他的噩夢中醒過來了,他的心活了,他的人樂了。他終於可以再見他的愛子約瑟,他最後說,「我的兒子約瑟還在,趁我未死之先,我要去見他一面」(28節)。雅各一直以為約瑟已死,但如今驚聞他還在,且在埃及貴為宰相,又要接他全家到埃及,他蘇醒了,他活了!這真是他始料不及的事,這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約瑟可以再見他的父親,他父親可以再見他的兒子。約瑟原諒了他的兄長,他的兄長也知錯了,改變了。這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結語

人生如同一場戲,有開場的一刻,也有結束的時候。在開始與結束之間,有起起伏伏,有善有惡,有順有逆,有被人傷害的時候,也有得罪人的時刻。有人又比喻人生如下棋,未到結局,也不知是勝是敗。人生成敗有很多因素,從約瑟的故事中,可以體會到人要珍惜人生中所有的恩典,又要能放下人生中不該有的重擔。人蒙恩不是必然的,既蒙了恩,便要不忘施恩於他人,也不要忽略所得的恩,要加以珍惜,加以善用。人生中的重擔,可以來自生活,也可以來自人的罪。人會受損,人會被害,受損被害已不好,但若放不下而不能向前便更不好。能放下不一定能忘記,但能放下才可以向前。 人蒙恩便要施恩要用恩,人也要放下昔日的重擔,珍惜今日的機會,創造明日的美好。人生如戲,在結束前要為大團圓而努力,要化惡為善,轉怒為喜。如何的結局在於今天的抉擇,要善用所得的恩,要放下昔日的悪,人才可以向前邁進,可以有更好的明天,有一個更美的結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