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上帝給你的召命(上)

在尋求聖靈的引導中,我們不但關心每天所做的事情的決定,更加關心影響一生的抉擇,總而言之,我們希望明白上帝給自己人生的召命(vocation),好讓我們有個確定的方向,人做為存活在時間機制內的位格者有明確的歷史意識,尋求存在於世界上的生命價值,因此明確的人生方向給予人生活極大的動力,做為上帝的子民,基督徒也必須曉得各人的人生召命,以致人生不會空跑。馬丁路德認為各人在社會中的位分(station)已經為其人生召命定位,所以為上帝好好發揮在崗位上的功能便是回應了上帝召命的要求。在十六世紀的歐洲我們可以理解這教導的合理性,因為社會相對定型,一生人的位分和職業不可能有太多改變的空間,但是對於廿一世紀的社會而言,大量人口流動會牽涉工作的不穩定,人在社會中的位分(起碼從職業的角度看)是有很大的變數的,所以確認上帝給個人的人生召命更形重要,因為不然基督徒也將為了生存和生活而失去存在於世界上的歷史價值。我們可以從三個層次看上帝的召命,(註1)包括人類對於父上帝所創造的世界的共同責任,還有在聖子耶穌基督的救贖中做為基督徒要履行的道德責任,並在聖靈的引導下對於上帝給個別呼召的回應,在此我們專注於第三項的內容。 我們也許應該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上帝給予個人的召命,一方面是跟個人的生命成長相關,另方面又與上帝在大歷史中的進程銜接,我們既需要了解個人自己的狀況,也要對上帝在此世代的作為有敏銳感。而在個人方面,召命常常與其過去的背景有關,上帝要運用我們的過去來塑造我們的未來,但是在這過程中有拆毀與重建,拆毀自以為是的性格,重建信靠順服上帝的心志,因此我們應該有心理準備,祂會幫助我們突破故步自封的安全線,投入只有信靠祂才能走過的新領域,我們過去所不敢嘗試,認為是自己的弱點的,上帝可能要我們靠祂的恩典來發展。(註2)保羅是個典型的例子,在大馬士革路上的改變並沒有否定他過去在加瑪烈門下受訓的經歷,他的猶太法利賽背景成為以後做神學反省的重要元素,保羅的神學思想是以新的基點──耶穌基督就是猶太人所期盼的彌賽亞──重新思考舊約的律法與先知內容的意義。摩西受盡埃及皇宮的教育,也是因為領受了耶和華的呼召而成為領導以色列脫離埃及法老的轄制的領袖,並通過他建立舊約律法生活的規模。 保羅和摩西都是參與上帝天國歷史進程的人,雖然不是每個人所領受的召命都是那麼明顯的直接關聯,然而如果真是從上帝而來的召命,我們理應期待必然相關,因為上帝特別通過屬於祂的子民在世界上推行祂的工作。我們可以假設每個人的個別微觀歷史都參與著上帝的宏觀歷史,基督徒在上帝的大歷史進程中有特別重要的位分(privileged status),因此在尋求上帝在個人身上的召命時,必須問:我所做的跟上帝國度在現今的推展有何關係?如此,召命就不是單純找職業而已,乃是每個人履行天國責任的呼召,在地上所做的事便帶有永恆的價值。我們必須說明,召命不限於對全職事奉者的呼召,召命是涵蓋了所有信靠基督的人對「工作」(普遍義)的抉擇。

註1:講演錄音:Klaus Bockmuehl, Recovering Vocation Today (Vancouver: Regent College, [n.d.]). format. 註2:侯士庭,《基督徒品格之塑造》(台北:中福出版社,1991),頁6-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