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三十五、容人之量,自知之明

中學時期已聽過“丞相肚裡可撐船”這句話,也明白指的是人心胸要闊,才有容人之量。原句是“宰相肚裡能撐船”,更有相配的另一句“將軍額上能跑馬”。話中的宰相指的是王安石,將軍指的是狄青,兩句話都有其典故。由“宰相肚裏能撐船”引出的還有“大人有大量”,“大人不計小人過”,最終指的是人要成大事必要能容人,容人之量與成事之大是成正比的。 在教會和機構中,強調的是合一,是配搭。因此,若沒有容人之量,合一可以蕩然無存,配搭更難以有效。自己在初信主時,可以說是有點單純帶點無知,也因為自己年少氣盛,入世未深,想的也不多。很多事都是靠直覺,憑主觀,有事想做便做,有話想說便說,也不知自己能力之有限,說話之不慎,常有出錯,但自己也不以為然,甚至懵然不知。 隨著時日,日子久了,經歷多了,對人對事的認識和瞭解也漸漸增多。偶然會碰見一些信徒,一些同工,對他們所言所行很有意見,甚至難以接受。多少次在自己義氣填胸之時,心中會出現一個聲音,“你以前不也是這樣嗎?” 同時,又會記起一些自己沒有放在心中的往事,便是自己過往的失言敗行,又會想起昔日在自己身邊對自己有恩的主內信徒。自己昔日如何得罪他們,但他們是如何的包容,幫助,鼓勵,相比之下,如同照妖鏡,自己的醜態表露無遺。想起自己的過去,自己便會冷靜下來,不是對方沒有問題沒有需要,而是明白自己也曾有問題曾有需要,但別人給了我成長的空間,體諒了我曾有的需要,我感激別人如此對我,提醒自己也該如此待人。

人的自我與自重真是一線之差,一不小心,自重會變成自我,目中會無人,甚至心中會無神。人會忘記了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人,一個會犯錯的人,自己有成長的需要,別人也有,自己需要別人的包容,別人也要,漸漸明白容人之量在於自知之明。 《羅馬書》十二章16節的一句話給自己一個很好的提醒,保羅說“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 在《拔苗助長》一文中便引用了這節經文,也提及了對人要求過分乃因忘記自己的過去。自己明白若沒有容人之量,不單幫不了人,也會用不了人,同心會失去,同工也會欠奉。人能勝過自高自傲,能容人助人,真不容易,怪不得《箴言》十六章32節說“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制服己心的強如取城。” 人“志氣高大”不是指有志氣而是有傲氣,後果是目中無人,自傲的人難與人同心。“附就卑微”的人能容人助人,會給人成長所需的空間與時間,又會明白人之所言所行皆有其因,繼而能供其所需,助其成長。人不能附就乃因自以為聰明,自以為聰明即不聰明卻誤以為聰明,不對卻自以為對,這是自欺。對人會看錯,做事會做錯。志氣高大的自傲與自以為是的自欺,都會破壞同心,也會失去同工。 自己今天仍在學習,常常是進三步退兩步,稍一不慎,更會是進二步退三步。回顧一下,能進而不退,真的很在於自知之明,而自知之明有多有少,有強有弱。對我而言,“安靜”是自知之道,要學習以退為進,特別是在極忙之時,在壓力之下,人會失控,人會失言。

一次與同工在探討一件事工的時候,自己為了一些安排而失控。在與同工來往的電郵中很不客氣,窮追猛打。在一封電郵中同工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知道自己有情緒了,當時最好就不要再繼續處理下去了,做些別的事或者直接去休息,等自己休息好了,情緒平靜了,才能理智面對。” 同工說的是自己,但對我而言,卻是一面鏡子,讓我看見自己之所是與所需。上了很好的一課,也再一次體會“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 (以賽亞書三十章15節)的真實性與重要性。 平靜與安息是容人所需,自己仍在學,仍要學,要能收能停能退能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 這句話不無道理,能容人是利己,能自知是護己。在處世為人中,在事奉配搭上,人要有容人之量,便要有自知之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便要能安息能平靜,以至可以不忘自己的過去,明白別人的今天,更重要的是可以看見大家更好的明天。


禱告

求天父憐恤我們的軟弱,體恤我們的需要,放寬我們的心胸,提昇我們的視野,增強我們的警覺,以致我們可以守住自己的心,謹守自己的口,以主的心為心,以人的事為念。給我們一顆柔和忍耐的心,賜我們一個謙卑受教的靈,對人能包容,對己能嚴謹。 為了人生中可以多一份和平,多一點美好,為了教會可以多一點同心,多一份配搭,求天父常常用不同的事不同的人提醒教導,甚至鞭策糾正。又求天父透過聖靈在我們心中指導提醒,鼓勵教導,讓我們敗而不倒,成而不傲,可以在這包容與謙卑的事上學到老,做到老,直至見主的一天。 奉那以長闊高深的愛來愛我們的主耶穌之名而求,阿門。


反思

人自出生以來便在學習認識自己,也在學習認識別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明己明人者能容人,能用人,可同心,可配搭。自高自傲者,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目空一切者,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學做事之先要先學做人,學會做人才會做事。不要為成事而傷人,要為立人而做事。重神重人的人路能走得遠,開得闊,廣結人緣,無往不利。以退為進,以靜制動,能容人不是讓步,能讓人不是退步,而是因為看得遠,看得準,因為明白和看見更重更遠的事,也會因而能成更大更美的事。容人之量,自知之明是人不能少的,是一生要學,一生在學的功課。人容的更多,明的更多,可行得更遠,能走的更穩。


回應

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容人之量的忍耐和接納需要不斷的操練,自知之明的謙卑亦是我們一生要學的功課。因為身為基督門徒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學效主耶穌,活出好像基督那般謙卑順服的生命和品格。《聖經》正是神賜予我們永恆生命的指南手冊,為叫我們不但更深認識祂的所是和所為;也為了幫助我們更清認識我們人的驕傲和無能,以至我們能夠更深的信靠和順服聖靈的引導。 使徒保羅曾如此質問哥林多教會信徒們的自高自大:“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哥林多前書四章7節)其實,這話不僅是對歷代信徒們的提醒,也是我們今日主門徒的暮鼓晨鐘。所以,唯有時常謙卑回歸到主的話語和同在中,才會得享安息;學效祂的所是,才會不為己傲;操練祂的所為,才能不為人怒。因為知道我們的生命,唯有靠著耶穌基督,才能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於神(腓立比書一章11節)。 唐瑋澤 多倫多城北宣道會 義務傳道 加拿大環球廣播 教會領袖培訓事工部同工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 《羅馬書》十二章16節 「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 《以賽亞書》三十五章15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