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會前問安,會後道別
讀經
約翰福音廿一章1-6節;五章2-9節
挑戰
領袖們深受使命所驅動。他們看見街上的露宿者,就想為他們提供各種資源。他們看見窮人無錢治病,飽受疾病煎熬,就設法幫助他們,要將藥物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他們看見周圍都是遠離神的迷羊,就翻天覆地也要幫助他們回轉,引領他們回家。 事實上,領袖的思想模式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偏愛「行動」。結果,他們大多數人每天起來,便已充滿從神而來的熱忱,要協助並推動機構奮勇向前,努力達成使命。 因此我們不難明白,為何領袖彷彿有四分三時間像強勢的開路機器,只有四分一時間會關心同工。例如,當一位領袖走進會議室,他的腦海通常只有一件事:推進使命解決問題、制定策略、籌集資源、處理人事問題。由於領袖的腦海專注「任務」,自然很容易忽略與會的同工。一旦時間到了,領袖便宣佈會議開始,馬上就要進入議事部分。這是領袖的天性。 我與其他領袖開會不下幾百次,因此,我通常可以預測當會議快開始時,他們會講些甚麼: 「大家準備好了嗎?」 「我們可以開始了吧!」 「好,讓我們開始會議吧!」 「讓我禱告,然後便進入會議,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
回應
每當我聽見「讓我們開始」這類話時,就會感到好笑,因為我在教會,也慣用這些話來宣佈會議開始。直至有一次,我與一位我很尊敬的領袖一起乘計程車往機場,路途中,那位領袖突然看著我,問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比爾,你知道會議中最重要的是哪一部分?」 我馬上想到幾個可能的答案:議程、決定和結果。但我隨即想:「嗯,這個問題可能內有玄機,他想指出甚麼呢?」 我還未開口回答,他便說:「你可能認為是議程,其實不然。你知道嗎?任何會議最重要的部分,是你向各人問安和說再見。」 「你為何有此看法呢?」我問道。 「你知道嗎?與一個幹勁十足的領袖共事,轄下同工都會有一種顧慮,覺得一旦被利用完就會被甩掉。他們擔心自己的作用,只在於完成領袖所指派的工作,此外便被視為無關重要的人。然而在內心深處,他們卻期望知道自己不單是他人輪上的一顆齒牙。」
生活上的運用
他繼續解釋說,他雖然屬於「行動型」的領袖,卻建立了一個習慣,有助他平衡自己那種過分強調任務的傾向,向那些與他共事的董事和同工表達關懷。「我習慣在還沒有想到要正式召開會議之前,便帶著親切、熱誠、真摯、溫暖、極為個人化的眼神,直望著每一個與會者的眼睛,逐一向他們問安。」 彷彿這尚未足夠,他還說在散會前,他同樣會注重跟各人道別。他說:「他們會記住的。每次宣佈散會後,我會儘快走到門口,親切地多謝每一個人。不管先前的討論有多激烈,我都會親自表達,感激他們的貢獻。」 我記得聽他分享的時候,我印象深刻;不過,直到我嘗試了這種做法,才親身體會到那種力量。我們的董事無可避免地成了我的「實驗品」。在接著的幾次會議上,我望著他們的眼睛,親切地逐一向他們問安。 會議結束後,我跟每一位握手道別,以真誠的話表示感謝。你知道嗎?我們董事會的情況幾乎立即有所改善:出席率提高、士氣提升、工作更投入,幾位有意離開的成員都打消了離開的念頭。這一切改變,可追溯至我開始向大家問安及道別之後。你也試試看吧。
你的禱告與行動
「職場亮光」專欄內容轉載自《信徒領袖錦囊》,由「佳美腳蹤事工」出版,黃文謙先生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