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那些捕風的日子

系列

人前人後

那些捕風的日子

吳焯軒

29/5/18

每一個基督徒都有神賜予的獨特召命,就像戰事上的「前線」;然而,人總會為生活奔波而離開它,人若能重返人生的前線崗位,終能燃燒及擁抱生命,而上帝交付吳焯軒的人生召命,就是捕風。


竟然送我一艘船

帆船前進的力量,就是風。愛帆船的人,也喜愛風,縱然人看不見風,但憑着感覺與經驗,便了解風從哪裏來,順勢迎風往哪兒去。「若遇上強風而不揚帆,船只能隨波飄流;若無風而張帆,也是徒然;駕馭帆船往往就像是捕風,與神同行一樣。每當成功捕捉到風的力量而揚帆出海,感覺猶如與神同行,事實上,《聖經》常以風來形容聖靈,捕風豈不可以説是跟隨主迅速前行?」吳焯軒說。 吳焯軒從小跟家人到教會接受聖經的教導,自認識主後,從沒有想過不跟隨主。十多年前,他於外展中心當教練,欲以帆船開創事工,但一艘帆船動輒一百多萬,既無資金也無船,茫無頭緒,唯有以紙筆先將夢想寫下。有一天,突然有一位幾近不相識的朋友主動提議免費送出一艘船,而它竟然剛剛好就是一艘帆船!那位慷慨的朋友事後也笑說:「平時我很謹慎,回想捐船這決定也不似我的作風。」 有了帆船,問題接踵而來,高營運成本下,事工難行,停泊費、維修、保險、人工……全都是錢。吳焯軒說:「教會學校也未必有經費參加,最初曾想過放棄!」那又因何繼續?「一切都是註定的,由認識船主開始,上帝一直默默牽引,時而明顯,時而難以察覺。每年淡季,收支難以平衡,同工甚至連下個月的工資也很渺茫,生活壓力令人感到百上加斤;但每當我們最覺苦困,卻突然又有熱心人出手相助;一路走來,信心漸長了,經費也漸趨穩定。」


聽聽大海說故事

無論是海上歷奇、門徒訓練或船上退修營等,藉着這些風與浪的共同經驗,令參加者不期然產生生命的反思和交流,並體會大自然的力量與人的渺小。「帆船是個平台,醞釀生命反思的信息,香港人太繁忙,船上的環境令心靈有歇息的片刻;加上帆船不同遊艇,一腳踏上船,人人也是船員,分工合作操作風帆、掌舵、煮食等,前進需要團隊努力。若有時間安靜下來,我們會讓大家默想,親親大自然,思考自身,思考信仰,成年人的團契通常很少共同經驗,而船上經歷成了他們的集體回憶,堅固彼此關係。」 還有一個走進校園的「漂流教室」項目,與學生共同親手製作能載人的船:「很多教育理論若只停留在課室,學生的想像不及親身經歷來得具體,我們進入學校,教學生造船,將數學、物理、常識運用其中;我們帶學生漂浮海上,當他們見到自己手所造的船真的浮起來時,那種滿足感真是難以言喻。」


雷雨來了──兩分鐘後

「在城市中,事情總在掌握中,但海上是另一個世界,風浪更是人無法控制的。夏天常會遇到風暴來襲,每當遙望天際烏雲湧現時,我們便會立刻把帆收起來作出戒備。當皮膚感受到陣陣寒氣滲入毛孔,便可預知暴風雨將在兩至五分鐘後來襲,因暴風雨會將半空的冷空氣打下來,使海面溫度立時由三十多度驟降至二十度,而暴風雨來襲前奏約有十多分鐘,此刻還需有人冒雨掌舵,那人通常是我。」 「有一次戒毒者組團參加帆船之旅,天朗氣清下怎料突然刮起大風,要兩人一起出盡全力才可以穩定船舵。我讓參加者輪流掌舵,事後那個戒毒者有着很深的感受,他體會到面對眼前的風浪,原來獨力難撐,也喚起他照顧家庭的責任!那陣陣急風狂掃過了以後,我們飄進一條狹小的水道,氣氛突然又平靜下來,叫人體會大自然的奇妙與奧秘。」這一趟海上歷奇,大家同舟共濟,船上的人經歷同一處境;同渡過一場生命治療、更生和突破的旅程;讓人更能體會生命的可貴,拉近了人與上帝的關係。 在基督教家庭成長(即「信二代」)的吳焯軒,所面對的挑戰,不是不認識聖經,而是實踐聖經的教導,例如將最好的獻給主,「所以家人知道我如此全時間奉獻,對他們來說都是挑戰。所以我給信二代的鼓勵是:信二代的家人反對自己事奉的阻力相對比較少,所以更應該嘗試憑信、啟航。」 遍地滿了耶和華的慈愛。諸天藉耶和華的話而造,萬象藉他口中的氣而成。他聚集海水如壘,收藏深洋在倉庫。願全地都敬畏耶和華!詩篇33:5-8(和合本修訂版)

聯絡我們
地         址:香港新界葵芳貨櫃碼頭路71號,鍾意恆勝中心1203室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早上9: 00 至下午5: 3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電         話:(852) 2409-1233      傳         真:(852) 2615-9806
 

完成提交!多謝!

訂閱電子報
請電郵至 info@gnci.org.hk 或填寫訂閱電郵

多謝訂閱!

Copyright © 2021 GoodNews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Ltd 真証傳播.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